2024年05月18日
第05版:05

枪声打破平静

71岁“诗人”,为何向斯洛伐克总理开枪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一起枪击事件中受伤并被送往医院。

大步走向支持者,握手、寒暄,“砰、砰、砰、砰、砰”。一切发生在10秒钟之内。

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3时19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离首都140公里处的汉德洛瓦镇遭遇枪击。

27个小时过去后,根据斯方官员公布的最新进展,菲佐情况稳定,但“尚未脱离危险”。

“独狼”身份曝光

在菲佐进行手术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媒体滚动报道着菲佐的伤势情况。袭击者的身份背景也逐渐浮现。

《纽约时报》在袭击发生24小时后刊发的最新报道称,内政部长马图斯·苏塔吉·埃斯托克在向媒体通报情况时表示,嫌疑人已被起诉。他没有透露嫌疑人的身份,但表示他是一个“独狼”,在上个月的总统选举后“变得激进”,并表达了反政府情绪。

就在向总理射出5枪的12个小时之后,71岁的枪手尤拉吉·辛图拉的信息被一一公布于众——“是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三本诗集”“曾在一家购物中心当保安”。

来自斯洛伐克西南部莱维采镇的辛图拉是彩虹文学俱乐部的创始成员。其网上资料显示,辛图拉已经写了三本诗集,并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出版了名为《牺牲的讯息》和《艾法塔》的小说。《艾法塔》对斯洛伐克罗姆人社区进行了猛烈抨击,辛图拉指责罗姆人滥用社会保障。

在诗人与作家的标签下,辛图拉还隐藏着另一面。据斯洛伐克媒体报道,辛图拉用来袭击菲佐的枪支是合法登记注册在自己名下的。他于2016年在私人安保公司工作时,他所在的购物中心遭到过袭击,此后便拿到了持枪证。

辛图拉家乡当地一家图书馆的馆长弗拉斯塔·科拉罗娃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很叛逆,但并不具有攻击性。”“我很震惊。他是一个有礼貌、乐于助人且冷静的人。”在辛图拉居住生活了40年的斯洛伐克中南部小镇莱维采的社区里,他的邻居兼好友如此描述。

摇摆的“亲俄”总理

菲佐现年59岁,是斯洛伐克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1964年,菲佐生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小镇托波恰尼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1986年获得法律学位,并于1992年作为民主左翼党成员首次当选斯洛伐克议会议员。随后,他在欧洲人权法院和欧洲人权委员会工作了数年。1999年,他创立了社会民主—方向党(简称方向党)并成为该党主席,此后一直是该党的关键人物。

2006年,菲佐在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登上了总理的宝座,组建了他的第一个内阁。2010年,中右翼政党因被指控腐败而下台。菲佐当时正担任反对党议员,领导方向党在2012年议会选举中胜出,并再次被任命为总理。2016年,菲佐第三次当选总理。但是两年以后,调查斯洛伐克高层政治人物税务犯罪的记者扬·库恰克与未婚妻被谋杀,菲佐和他的政府在争议中下台,但他一直否认对自己的腐败指控。

2023年10月25日,菲佐率领方向党以“亲俄”“反美”竞选纲领赢得议会选举,开始了他的第四个总理任期。选战期间,他承诺连“一颗子弹”也不会提供给乌克兰,还把亲西方政治对手称为“战争贩子”。

在斯洛伐克新闻网政治记者加博尔·齐默尔看来,斯洛伐克现在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派主张与欧洲联盟和西方深化关系,继续支持乌克兰;而包括菲佐在内的另一派对俄罗斯友好,支持俄乌和谈。

路透社说,菲佐的政治立场在亲欧洲“主流”和民族主义之间摇摆,他曾经表示愿意根据民意或者变化了的政治现实改变道路,因而被视为民粹主义者。

欧洲传统政治危机

斯洛伐克内政部长埃斯托克称,初步信息表明针对菲佐的这场刺杀有明确的政治动机。

埃斯托克强调,袭击是发生在“总统选举之后”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正是在今年4月,菲佐的盟友、自称“代表和平”的佩列格里尼,以53%的得票率当选斯洛伐克总统。这一结果再次巩固了菲佐的执政联盟。

辛图拉的儿子表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没有投票给菲佐。一个据称是其被捕后的视频显示,辛图拉表示自己不同意政府的政策。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姜锋向记者表示,斯洛伐克社会内部,媒体和政治的矛盾很激烈,此前发生过媒体人士被暗杀的事件。菲佐认为媒体散布仇恨,希望改革媒体,反对党谴责他“违反言论自由”,此次袭击的行凶者反对政府改革媒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弘毅对记者表示,从辛图拉的部分供词及其公开发表的若干言论可以窥见,其参与此次袭击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基于对菲佐政府的不满,甚至是怨恨。如他曾斥责斯洛伐克社会系统的病态化问题,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贫富差距悬殊,4%的有钱人操纵着整个社会大众,而剩余广大群体则无所适从。

姜锋也认为,菲佐的事件不是个别现象,是社会和政治普遍对抗情绪的表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欧洲面临的内外矛盾复杂化、激烈化。安全上,俄乌冲突引发了欧洲普遍的不安全感,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不安全感更为强烈。巴以冲突进一步让欧洲国家焦虑、无助,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助感在欧洲蔓延,这是冷战后未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因此,欧洲社会出现了焦虑、焦躁、恐慌的情绪,导致社会的极端化。政治人士本应在这样复杂的情况和心态下引领民众,给人们以定力。但在政治层面,各党派不仅不能拿出有效方案,解决矛盾,促进稳定和发展,反倒是相互争斗,越来越民粹化,由此增强了社会撕裂,让民众更加看不到希望。

“在欧洲国家所面临的政党极化和社会两极分化背景下,斯洛伐克总理遇刺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不仅局限在斯国内,也将对欧洲其他国家执政党及其领导人敲响警钟,即被疫情和俄乌冲突所掩盖的国内民生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样刻不容缓。”王弘毅表示。 据澎湃新闻

2024-05-18 枪声打破平静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8164.html 1 71岁“诗人”,为何向斯洛伐克总理开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