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清晨5点,渤海新区黄骅市华忠旅游码头附近,随着马达的启动,一艘名为“冀黄游”号的游船载着十几名游客在海面上泛起层层浪花……
“今天的订单怎么样,给客人的鲅鱼馅蒸饺都准备好了吗?”孙家贵身为孙船长旅游船队队长,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1
“云赶海” 收获两万多粉丝
渤海新区黄骅市南排河附近,一直是当地村民赶海的地方。他们趁着落潮的时候到海滩上挖花蛤、在石头缝里捉小螃蟹、用螺丝刀撬吸附在石头上的生蚝和牡蛎等。
以前,赶海以当地中老年人为主,这两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不少年轻人开始带着粉丝一起赶海。甚至,周末的赶海大军里还有不少来自周边县市区的人。
刘特是南排河镇小辛堡村人,从小在海边长大。2018年起,他在南排河附近经营一艘游船,闲暇时就到周边赶海。2022年3月,他开始在抖音平台发布赶海视频来记录生活。
“这片海域海货比较多。”刘特介绍,他的赶海视频都是真实记录,其中有一条视频是他赶海抓八爪鱼的片段,意外获得了70余万播放量,粉丝也一口气涨了好几千人。
有段时间,不能出海的他经常在抖音上更新短视频,不少粉丝便提议让他当“导游”,带大家“云赶海”。
在视频中,他准确播报第二天的潮汐情况以及适宜赶海时间,以方便游客轻松赶海。“赶海主要看潮汐。一个月差不多能赶12天至14天,主要是选择白天的低潮期。”刘特说,白天赶海安全系数比较高一点。
刘特告诉记者:“4月份主要挖花蛤、白蛤,这个时候最肥美;等到了秋季,有海虹蟹;赶上刮大风、落大潮,还会有海螺;夏秋季节,不少粉丝还会前来钓鱼……”
作为有着多年经验的赶海人,刘特清楚哪些地方海货多,也了解哪些地方有危险。就这样,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积累了两万多粉丝。
去年,一位来自盐山的粉丝,看到刘特发布的视频后主动联系他,不仅在刘特推荐的时间段赶海,还跟他预订游船出海捕鱼,体验了一天渔民生活。
2
拍视频 “船长”线上拓客源
2022年,原本做装饰材料生意的孙家贵自从云南旅游回来后,就琢磨要转行。
“南排河周边有村民经营休闲游船业务,载游客出海体验渔民生活,吸引了不少城里的客人。既然有这地理优势,不如我也买艘游船带着客人出海游玩。”就这样,52岁的孙家贵做起了带客人出海游玩、体验渔民生活的生意。
游船买来了,游客哪里来?“做休闲游船业务,我起步比较晚,来的客人不多。很多时候,只能靠老顾客的口碑相传。”孙家贵一心一意想经营游船,也琢磨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
一次,儿子提议,不如像年轻人那样拍些短视频,通过线上平台来扩大客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起初,孙家贵想学习拍摄搞笑段子,但又感觉自己不适合,果断放弃。后来,他又想到以“孙船长的心里话”为题,拍摄些客人最关心的海上出游内容。
毕竟是第一次上镜,最初的几个视频中,孙家贵表情不自然、说话也不够流利。渐渐地,他尝试在拍摄前调整好状态,拍摄过程也慢慢顺利多了。
就这样,头一天孙家贵和儿子琢磨好文案内容,多次修改后,第二天,他便自己拍摄视频。然后,再把视频传给儿子剪辑、发布。
后来,他陆续拍摄了许多与出海游玩有关的短视频,每条都吸引了大量网友的观看和点赞。记者看到,在这些短视频中,孙家贵向网友们介绍出海旅游攻略、科普分辨海鲜质量好坏的方法等。
孙家贵慢慢成了“网红”,粉丝量达到了9.3万,不仅和许多客人成了朋友,还有不少粉丝慕名来坐他的游船,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随着出海旅游行业的不断升温,尝到甜头的孙家贵将游船规模扩大。如今,他的团队里游船增加到8艘,他也从一名家居建材老板华丽转身成为“旅游人”。
“今年‘五一’假期生意很好,码头上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吸引客人再来一次、再玩一次,我们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闲下来,孙家贵经常跟船长们沟通:“客人的体验感最重要,只有把服务质量搞上去,客人玩得开心了,生意才会更长久。”
3
一年四季有海鲜 线上线下都可买
“出海当渔民”是南排河镇打的旅游牌。每年的3月至10月是休闲旅游的旺季,一艘船一天最多的时候能运营4班。特别是夏天,租船出海吹海风、看海景成了人们消暑降温的新选择,游船经常要提前几天预订才行。
然而,剩余的几个月,游船不能出海,船长们也不能闲着。除了给游船喷漆、保养和维护,还有另一项任务,那就是售卖自家冷库里的海鲜。
临近春节时,部分曾乘游船出海的客人找到刘特,要购置海鲜。“冷库里有自家亲戚朋友之前捕捞的海鲜,正好可以满足客人过年吃海鲜的需求。”
靠着短视频过硬的内容,孙家贵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更有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粉丝来乘船出海。这让他感受到了网友关注的力量。
在儿子的帮助下,孙家贵试着在短视频下方挂上自家海鲜购物车。“购物车里都是附近村民捕捞的鱼类和养殖的虾类,品质和价格绝对靠谱。这样一来,观看视频的网友们就可以直接点击进入购买。”
“主播有了流量以后,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变现。接下来,我想在做好游船业务的前提下试着搞搞直播。”对于未来发展,孙家贵已然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