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第05版:05

“王姐,你买的增高鞋垫好用吗”

网购平台的推荐功能一旦开启,购物记录很容易被曝光。你网购了啥,你的“好友”都知道——

李女士的网购商品常被朋友问起

本报记者 孙亮

如今,不少市民选择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日常动态或者购物。大家发现,自己发布的内容会被推荐给他人,甚至连买过的东西等也被他人一览无余。

记者注意到,“泄密”的关键在于,一些短视频平台在“熟人推荐”相关选项上默认开启,而关闭步骤往往十分复杂。

看啥买啥都“透明”

被人围观很尴尬

24岁的小马在市区一家传媒公司做文案工作。作为职场新人,小马在公司非常低调,努力工作的同时很注意言行举止。“文字工作压力比较大,有时候很想释放出来,所以就在几个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小马上传了一张风景照当头像,取了个英文名字,职业等信息都没有填写。在短视频平台上,小马发布了几次“动漫人物角色扮演”的视频,想过把动漫瘾给自己减减压。忽然有一天,单位领导笑着问小马,“你平时喜欢动漫啊,可以写些类似的文案啊!”小马这才知道,对方通过平台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发现了自己。

除了推送熟人账号以外,一些平台还会把购物记录“晒出去”。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王女士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买了几双增高鞋垫。不想过了几天,她的一名同事竟问她增高鞋垫好不好用。虽然对方只是心直口快地咨询,但这个话题还是让她十分尴尬。“没想到我买的东西竟被推荐给了‘好友’,同事、家人和同学都能看到。”

网络上,不少人也对“熟人推荐”满腹怨言。“家人、同事、朋友,甚至已经拉黑的前任,都可能出现在‘可能认识的人’里,还有些在微信上只是‘仅聊天’的关系,也因为推荐,导致自己的另一面被“曝光”。

多平台开启“推荐”

想关闭并不容易

明明没有主动暴露,为什么还是被动曝光?记者对多款App进行测评,发现玄机往往在于设置上的默认开启。

记者打开一家电商平台的首页,点击“查看好友动态”,在页面右上方“我的”选择“设置”,会发现“可以通过好友推荐找到我”“可以通过通讯录找到我”“可以向我推荐好友”均默认开启。隐私设置中,“允许好友查看动态的范围”默认为“最近半年”,“允许好友查看我的常拼商品”也默认开启,意味着好友可以在用户的个人主页看到常拼商品。

短视频平台上,“隐私设置”中也有不少门道,且关闭步骤烦琐,操作并不容易。其中,同城展示、在线状态均默认开启,作品点赞信息默认“公开可见”,“看的直播推荐给朋友”、展示“朋友买过”标签和收藏列表也默认开启。值得注意的是,“向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不仅默认开启,并且无法选择关闭,只能“减少推荐”。

“平时很少关注这些复杂的设置,直到别人问起,才意识到被‘关注’的问题。”市民王女士说。

事先应征得同意

把选择权给用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在市区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陈哲律师表示,用户的观看记录、购物记录等属于个人信息,如果平台要收集或使用,必须事先明确告知,并征得用户同意。以购物记录为例,直接说明一个人的消费动态。一些消费行为可能涉及个人身体隐私信息,更不应该被公开。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还会给用户造成安全隐患。

“平台在做‘熟人推荐’或者信息分享时,一定要有界限,不能未经用户同意就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推送给他人。特别是一些敏感个人信息,避免因泄露或滥用,危害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导致其名誉或身心健康受损。”陈哲建议,平台还应明确告知用户关闭相关推荐功能的方式,并对操作流程加以优化,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

2024-05-17 网购平台的推荐功能一旦开启,购物记录很容易被曝光。你网购了啥,你的“好友”都知道——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8075.html 1 “王姐,你买的增高鞋垫好用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