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第04版:04

十几种鸟类孵化出近700只雏鸟

南大港湿地成为“宝宝乐园”

本报记者 张倩 本报通讯员 张景兴

黑天鹅一家集体出游。 史楼春 摄

灰雁一家在水中嬉戏。 宋文峰 摄

骨顶鸡幼鸟练习游泳。 刘振举 摄

最近,南大港湿地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新生命来临的喜悦。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黑天鹅、须浮鸥等鸟宝宝相继出生。

据介绍,南大港湿地作为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和繁殖地,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鸟类种群数量稳步增长。今年繁殖季节,工作人员观察到的鸟巢数量明显增加,已发现苍鹭、黑天鹅等十几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孵化出近700只雏鸟。

数十只须浮鸥

住进“月子中心”

在南大港湿地,须浮鸥家族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成群营巢,数十只一起孵化,规模之大堪称“月子中心”。

须浮鸥为鸥科浮鸥属的鸟类,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每年5月至7月,是须浮鸥繁殖的时期。

今年5月,须浮鸥家族开始在南大港湿地营巢。它们将巢穴建在开阔的浅水湖泊和附近的芦苇沼泽地上。不同于其他鸟类精致的巢穴,须浮鸥的家简单而实用。它们巧妙地利用水面上的漂浮植物,编织成直径约30厘米的开放式平台巢,既稳固又通风,为即将降临的新生命准备了安全舒适的摇篮。数十个巢聚在一起,成为“月子中心”。最密集的地方,一平方米就有两三个巢。

孵化期间,须浮鸥夫妇交替守护,用温暖的身体覆盖着蛋壳,确保内部保持恒定的温度。大约经过20天的孵化,雏鸟开始出壳。

这段时间,“月子中心”几乎每天都有须浮鸥宝宝破壳而出。一声声清脆的雏鸟叫声,为湿地增添生机。

刚出壳的须浮鸥雏鸟全身覆盖着绒毛,眼睛尚未完全睁开,却已经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与关怀。随后的几周里,须浮鸥父母更加忙碌。它们频繁外出捕食,为雏鸟带回小鱼、昆虫等食物。与此同时,有的须浮鸥带着雏鸟在水面上嬉戏。可爱的雏鸟跟在父母身边,好奇地东张西望,打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上百只苍鹭

“组团”生娃

微风吹拂,南大港湿地迎来了苍鹭繁殖季,上百只苍鹭在这里“组团”生娃。

湿地深处的芦苇丛,隔不远就有一只苍鹭筑的巢穴。芦苇丛中,数十个鸟巢如星辰般点缀其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的苍鹭正在孵化,雌雄苍鹭轮流守护,用体温温暖着鸟卵,期盼着宝宝早日破壳而出。有的苍鹭家庭迎来了新成员,苍鹭夫妇忙碌地穿梭于水边与巢间,为嗷嗷待哺的雏鸟采集食物。长大一些的苍鹭宝宝,则在父母的带领下学习生存本领。

最近一段日子,芦苇荡中每天都会传来阵阵稚嫩的鸣叫声,预示着新生命不断诞生。这些小生命羽翼未丰,却已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繁殖开始前,苍鹭组成小群,在水域附近的水草丛中集中营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苍鹭的繁殖期为4月至6月。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只苍鹭在南大港湿地产卵。

这位工作人员说,苍鹭每窝产卵3枚到6枚,孵化期25天左右。小苍鹭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天左右,才能飞翔和离巢,在附近活动和觅食。截至目前,南大港湿地已有200多只苍鹭宝宝破壳而出。

6只黑天鹅宝宝

相继诞生

南大港湿地湖水蔚蓝。6只刚出生的小黑天鹅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圆圆的眼睛又黑又亮。小黑天鹅个头儿不大,羽毛呈浅灰色,样子像家养的小鸭子。虽然看起来有点像“丑小鸭”,但它们毛茸茸的样子非常可爱。

黑天鹅夫妇非常爱护刚出生的宝宝,时刻将它们带在身边。天鹅宝宝们在黑天鹅妈妈的带领下统一下水,训练生存技能。聪明的黑天鹅宝宝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泳。

这次孵化宝宝的黑天鹅夫妇是南大港湿地的留鸟,曾多次为湿地添丁。今年3月中旬,它们又忙着筑巢、产卵,繁育新的后代。黑天鹅夫妇共同筑巢,雄性黑天鹅负责收集、搬运筑巢所需材料,雌性黑天鹅负责整理、搭建巢穴。它们会用较粗的芦苇、树枝搭建巢的“地基”和外围部分,巢内则用较细的芦苇、树枝、细干草和羽毛搭垫,建成的巢穴呈不规则的椭圆形。

产下6个卵后,黑天鹅夫妇轮流孵化。经过40多天的孵化,6只小黑天鹅相继诞生。

据悉,南大港湿地已经吸引了10多只黑天鹅前来“定居”。目前,还有一对黑天鹅夫妇正在孵化5只黑天鹅卵。

凤头夫妇

孵化带娃两不误

那边,黑天鹅一家温馨幸福。这边,凤头一家喜悦又忙碌。喜悦的是,两只凤头宝宝已经破壳而出。忙碌的是,凤头夫妇不仅要照顾刚刚出生的宝宝,还要继续孵化另外两枚凤头卵。

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凤头夫妇分工明确、默契十足。雌性凤头趴在巢中,耐心地用体温温暖着即将破壳而出的新生命。雄性凤头则承担了育儿任务。它一会儿口含小鱼,轻柔地喂给嗷嗷待哺的雏鸟;一会儿引领着两只毛茸茸的小家伙进入水中,进行游泳教学。两只凤头宝宝学习游泳的场面,热闹又充满乐趣。

隔上一段时间,凤头夫妇就会“换岗”。雄性凤头继续孵卵,而雌性凤头开始愉快地带娃。

据介绍,凤头的巢非常特别,没有固定地点,而是随波逐流,飘荡在水上。4月份,这对凤头夫妇把巢建好,产下4只卵后轮流孵化。经过20多天的孵化,两只雏鸟顺利出生。预计另外两只很快也会破壳而出。

两只骨顶鸡宝宝

呆萌可爱

在这个繁殖的季节,骨顶鸡夫妇也紧张地忙碌着。在筑巢、孵卵过程中,骨顶鸡夫妇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没有孵卵的一方会从附近寻找筑巢材料,然后交给孵卵的一方加固巢穴,可谓孵卵筑巢两不误。

经过20多天的孵化,骨顶鸡已成功孵育出两只雏鸟。不同于其他鸟类的优雅大气,骨顶鸡宝宝出生时的样子有点丑。雏鸟毛茸茸的,通体呈灰色,头部毛发呈橘红色。潦草稀疏的毛发,让骨顶鸡宝宝看起来没有那么帅气,但显得很呆萌可爱。

虽然小骨顶鸡还没有变得更漂亮,但这并不妨碍父母对它们的爱。雄骨顶鸡将食物带回巢边,用嘴传递给雌骨顶鸡,后者再给雏鸟喂食,场面很温馨。

破壳而出的雏鸡,经过10多个小时的适应后,就开始学习生存技能了。骨顶鸡夫妇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将两只雏鸡带到附近水域,训练凫水和觅食技能。

据悉,骨顶鸡为单配制,配对关系仅在繁殖季节发生。它善于游泳和鸣叫,喜欢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丛中营巢。骨顶鸡每窝产卵5枚至10枚,每年产一两窝,孵卵期14天至24天。两性都参加孵卵,共同喂食和照顾幼鸟。

普通鸬鹚等鸟类

也在孵化新生命

在黑天鹅和苍鹭等家族享受宝宝降生的乐趣时,普通鸬鹚也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普通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鸟类,是河北省重点保护鸟类。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天至30天。

这对黑色的“潜水健将”夫妇,在芦苇荡中筑起了坚实的巢穴。它们产下5枚卵后,雌鸬鹚紧贴着鸟蛋,全神贯注地进行孵化,雄鸬鹚则不时外出捕食。预计不久后,幼小的普通鸬鹚将破壳而出。

除了普通鸬鹚,灰雁、反嘴鹬等也正在孕育新生命,南大港湿地变得更加热闹。

“南大港湿地的留鸟越来越多了,很多珍贵的鸟类在这里繁衍新生命。这得益于南大港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近些年,他们加大对湿地的生态修复,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为了给迁徙候鸟、留鸟以及繁殖鸟类提供取食空间,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还专门设立了鸟类救助站。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繁殖季节尤为热闹,他们观察到的鸟巢数量明显增加。今年已有苍鹭、黑天鹅等十几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孵化出近700只雏鸟。

2024-05-15 本报记者 张倩 本报通讯员 张景兴 十几种鸟类孵化出近700只雏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7796.html 1 南大港湿地成为“宝宝乐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