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患者家属反映,医院系统显示医生预约已满,但陪诊师在收取了500元之后却能挂上号。面对记者的疑问,陪诊师给出的答复是:他们有特殊渠道,找关系提前留好了号,所以才可以轻松地通过平台挂到专家号。
(据5月7日《沧州晚报》12版)
陪诊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职业,指的是在医院帮助他人就医,提供跑腿、取药、帮人问诊等服务的人。他们陪伴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医,陪不熟悉就医流程的人看病,贯穿于人们看病的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就医的效率,可以说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但打着陪诊的名义,收取高额挂号费用倒卖号源的行为,却不属于陪诊的范畴,这是名目张胆的“黄牛”行为。根据记者的相关调查,一些地方陪诊师的服务正在悄悄变味:他们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号源。这种打着陪诊名义的“黄牛”行为非常具有隐匿性,多家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情况。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倒卖医师就诊号源,即使是加价一元钱,也是违法行为。陪诊师换了马甲变身“黄牛”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利益,扰乱了就医秩序和环境,与陪诊师职业的初衷大相径庭,相关部门必须严惩。
无论是“黄牛”化身为陪诊师,还是陪诊师在利益的诱惑下铤而走险,要解决陪诊师换上马甲变“黄牛”的乱象,既要对陪诊师服务越界的情况严厉打击,更要顺藤摸瓜,查一查陪诊师是如何利用“特殊渠道”挂上号的,从而彻底斩断其背后的利益输送链条。
陪诊师职业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就诊时的陪伴需求,目的是为患者减轻就医负担,提高就医效率,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行业。
既然是服务行业,就要回归服务的本质。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陪诊师职业的准入培训,提高广大陪诊师的职业自律,自觉抵制倒卖号源的非法行为,推动陪诊服务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从而真正做到服务于民,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