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第07版:07

老人“回家”记

孟村的李老太将一双儿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尽赡养义务。孟村法官进行调解——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刘黎明 郭廓

“你们为我的养老问题费心了,我同意你们提出的调解意见,我撤诉。”近日,孟村的李老太满怀感激地对孟村法院的法官说道。

原来,孟村的李老太将自己的儿女起诉,要求两人承担赡养义务。孟村法院法官经过调解,化解了这场纠纷。

母亲状告儿女

要求儿女尽孝

自从老伴去世后,李老太就跟随儿女生活。儿子张某和女儿张某某每个月轮流赡养李老太半个月。期间,因谁来偿还李老太老伴生前欠下的医药费一事,李老太与儿女产生了矛盾。

后经村委会成员帮忙调解,李老太住进了邻县的一家敬老院。由于张某和张某某都不愿交纳李老太入住敬老院的相关费用,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只好将李老太送回村中。

由于无处居住,李老太只得暂时寄居在女儿家几间破旧的闲置房屋内。就这样,李老太一住就是两年多。

今年2月,李老太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起诉至孟村法院,请求法院判决儿子张某、女儿张某某履行对自己的赡养义务。

法官上门调解

双方分歧很大

孟村法院法官魏岩接手案件后,决定对双方进行调解。4月7日,法官来到了李老太的临时住所。

“魏法官,房子里没暖气,冬天冷得很!平时也就是女儿隔三差五给我送点吃的,儿子对我一点也不管。”李老太一边将法官请进屋内,一边抱怨。

法官让李老太和儿女围桌而坐,开始了调解工作。开始时,调解工作并不顺利。李老太和自己的儿女各抒己见,针锋相对。

张某和张某某对母亲李老太意见很大,两人埋怨母亲将家丑外扬,让两人在村民面前丢了面子。李老太则坚决要求自己的儿女将她的承包地还给她。有了土地收入,她可以直接住进养老院。由于双方互不相让,法官的第一次调解没有成功。

法官分头调解

儿女赡养母亲

第一次调解失败后, 法官仔细分析案情,决定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对这起母子纠纷进行调解。

不久,法官再次来到李老太的住处,耐心对老人进行劝解,希望她能缓和态度,作出让步。

经过法官耐心安抚和劝解,李老太的态度逐渐缓和。她表示,自己将承包地分给儿女耕种,没有了收入来源,儿子和闺女应轮流赡养自己。如今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两人就应该把承包地还给自己耕种,收入用于自己养老。

清楚李老太的想法后,法官趁热打铁,又找到了张某和张某某。“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官用孝老敬亲的故事劝导姐弟两人,并告知他们,拒绝赡养老人不仅将遭到邻居的谴责,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的后果。

张某和张某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态度也缓和下来。

在法官的主持下,李老太最终和儿女达成和解:张某和张某某轮流赡养李老太,每人赡养一个月。李老太也表示自己愿意撤诉。

案件达成和解后,李老太搬离了寄居的房子,住进了儿子张某家。

2024-05-09 孟村的李老太将一双儿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尽赡养义务。孟村法官进行调解——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7125.html 1 老人“回家”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