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贤
“这孝老食堂吃得好,喝得好,还讲究‘精神赡养’……”5月1日,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的“火锅大舞台”上,《姐弟争爹》情景剧正在上演。演员有当地村民,也有驻人和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情景剧剧情充满乡土气息,别有一番味道。台上演得认真,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青县人和镇村的火锅鸡很有名。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这些年,人和镇村打造了运河右岸休闲小镇,建起水上火锅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今年,村里又在水上火锅城中建起一座舞台,成了村民展示才艺的“火锅大舞台”。
“我演我自己”
《姐弟争爹》这个情景剧讲述的是姐弟争相赡养爹,却没有争过孝老食堂的故事。
81岁的村民刘子江是这个情景剧中岁数最大的演员。他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
“我在演情景剧,又不是全在演,可以说我就是演的我自己。”刘子江笑着说。
这是咋回事?原来,《姐弟争爹》情景剧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中的很多台词都是他的心里话。
在村里没有建孝老食堂之前,独居老人刘子江平时吃饭“凑合”。儿女心疼他,争相将他接到自己的家中赡养。儿女们给买好吃的、好穿的,但离开村的他仍觉得孤独。白天,孩子们去忙工作,他自己一人在家,电视机的智能功能“玩”不转,出去遛弯又很难遇到能聊天的人……
2020年12月,刘子江得知,村里为了解决老人吃饭“凑合”的问题,建起了孝老食堂,为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免费提供三餐。他到孝老食堂一看,老人们不仅吃得好,还能一起休闲娱乐。他对儿女说,他要搬回村!
2021年,刘子江搬回了村,又和老伙伴们聚到一起,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刘子江的女儿刘英经常来看他,还到孝老食堂当志愿者。“父亲在孝老食堂免费吃饭,当儿女的有时间就来孝老食堂帮帮忙,这是应该的。”刘英说。
韩雪是人和镇村的文化顾问,在挖掘村故事时知道了这个事,创作了《姐弟争爹》这个情景剧剧本。
在将这个剧本排练成情景剧时,刘子江和他女儿刘英成了其中的演员。
刘子江说:“刚开始,我挺犯愁的,大伙儿都鼓励我。我没事就背台词,还默写了三遍呢。其中,最难的就是快板表演,我多次练习才学会了。这也成了情景剧中的一个亮点。”
刘子江在家中打造了一个“快乐老头”工作室,通过网络平台向大家讲人和镇村的那些人那些事。平时,他家就成了《姐弟争爹》情景剧的排练场所。因为大家都是业余的,你忘词了,他动作不到位了……这样的事儿经常发生。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情景剧终于排练好了,还在2024年第一季度月评“青县好人”仪式上精彩亮相。
“五一”期间,这个情景剧被搬上了人和镇村的“火锅大舞台”,让观众感受村里孝老敬亲的浓厚氛围。
村里有了艺术团
“我们表演情景剧的‘演员’来自人和镇村人和风情艺术团,多是当地村民。”58岁的肖寿庆说。
肖寿庆是青县教育局驻人和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也是人和镇村人和风情艺术团的总导演。
人和镇村有117户村民,其中46户从事火锅鸡产业。村民们开的火锅鸡店遍布多个县市。肖寿庆驻村工作后,和村“两委”成员一起积极为人和火锅鸡申遗,维修改造村史馆,升级建设水上火锅城。
为了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肖寿庆有了新的想法——成立艺术团,招募村民演员,让他们演当地事。
肖寿庆与村“两委”成员、村文化顾问韩雪等人沟通后,得到大家的支持。肖寿庆说:“建立人和风情艺术团就是希望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丰富当地村民文化生活,发展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带动水上火锅城的发展壮大。韩雪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根据当地人、当地事创作的情景剧剧本,我们计划将它们排练出来。”
肖寿庆还发布了“演员”招募启事,引起了村民们的兴趣。
“没有经验可以参加吗”“哪个时间点排练呀”……面对这些问题,肖寿庆一一回答,并欢迎大家来试角色。今年3月,人和风情艺术团成立了,成员既有本村的村民,也有邻村的村民。大家根据需要参演到情景剧中。
肖寿庆身兼多职。他不光是艺术团总导演,还改编剧本,并在情景剧中饰演角色。在《姐弟争爹》情景剧中,他饰演了儿子。“排练时,大家聚在刘子江老爷子家,对台词,研究表演动作,可认真了。”肖寿庆说,“五一”期间,大家在“火锅大舞台”表演情景剧时都很兴奋,演出效果也不错。
“千万不能演砸了”
5月1日,《智救区长》情景剧在“火锅大舞台”公演,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运河边的故事。
55岁的村民阚亚丽在其中饰演的是一位小饭店老板娘。上台前,她的心里一直打着小鼓,“千万不能演砸了”。
阚亚丽是水上火锅城的一名服务员。“人和风情艺术团建立之初,我就参加了,想着过把‘演员瘾’。”阚亚丽说,当初《智救区长》选角色时,她被选中出演小饭店老板娘。
阚亚丽说:“被选上了,第一感觉是兴奋。可拿到剧本时,我就憷头了。那个角色比较强势,与我的性格截然相反。肖老师告诉我,演情景剧就要挑战自己,先揣摩角色,然后再去演。”
她就利用下班时间背台词,揣摩角色的心理,找到那股强势劲。“家人们挺支持我演情景剧的。有时,家人也会和我对台词,一起琢磨动作。”阚亚丽说。
在《智救区长》情景剧中,肖寿庆饰演一名反派人物。他和阚亚丽有些互动。为了让动作更自然、情感更饱满,他们排练了多次。
“五一”期间,他们的演出收获了观众的认可。
“你演得不错呀,哪像平时那么温柔的你呀。”一位熟识阚亚丽的村民说。听到村民的话,阚亚丽笑了笑,看来她演出了强势感觉,演出了泼辣劲。
打招呼都在对台词
“自从加入人和风情艺术团,为了排练情景剧,大家都有点‘魔怔’了。”肖寿庆说,有时,见面打招呼都在对台词。
“来了,大伯……”肖寿庆经常和同龄的夏清海这样打招呼。这可不是按辈分叫的,而是因为在《姐弟争爹》的情景剧中,夏清海饰演的是“大伯”一角。
夏清海今年58岁,如今在天津静海居住。每天,他往返于静海的家和人和镇村。
当听说村里要成立艺术团,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没有表演经验,可以学。参演情景剧,既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又能为大家带去欢乐,这不挺好的吗?”夏清海说。
还别说,夏清海在《姐弟争爹》《智救区长》两部情景剧中演得都不错。“在记台词时,我经常脑子一热,一片空白。我就多背多练,避免真上了舞台后忘词。”
他工作的地点离刘子江老爷子家很近。上班前,他会到刘子江老爷子家排练,下班后也会去排练。
“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会对台词,有时见面也会用角色的口吻打招呼。”夏清海说,大家都挺努力的。他平时说话快,为了演好上了年纪的“大伯”,特意把语速慢下来。
“演出的情景剧挺有教育意义的,带有乡土气息,带给大家别样的滋味,我觉得挺好的。”夏清海说。
村民都是“代言人”
“我们艺术团的成员都是义务出演的,大家排练演出时拧成了一股绳,都想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肖寿庆说,高明在天津工作,有时白天需要排练,他会请假过来;李秀岩虽然台词很少,但每次排练都很认真……
看着大家的努力,肖寿庆感到特别欣慰。为了让情景剧能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研究剧本、挑选演员,还是服装道具、场地灯光,他都很“较真”。
“我们坚持本地人演本地事,让草根‘演员’演出本地特色。”肖寿庆说,目前,人和风情艺术团有《剖腹验糕》《马厂孤勇者》等20多个剧本,有的已排练完成,有的正处于选角阶段。他们欢迎更多的村民加入艺术团,参演情景剧。
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经常去看大家排练情景剧。他看到情景剧公演受到大家欢迎,感到特别高兴。
胡宗权说:“肖老师带领着人和风情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成了人和镇村‘代言人’,表演本地特色情景剧。游客们在村里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火锅鸡,还欣赏到了接地气的文艺表演,感受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本版图片由肖寿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