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春招季,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求职者发帖求职。
但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却经常有大量刷屏的留言,“私我走央企内部渠道”“落户名额看这里”。留言者通常是一些打着“央企国企工作安置”“落户职业顾问”旗号的个人或公司,向求职者暗示能够以非正常渠道解决工作落户问题。
这种手段一般被称作“付费内推”。
“付费内推”,通常指某些机构或个人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工作机会,但要求求职者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这些机构或个人往往声称与知名企业有内部关系,能够通过“内部推荐”帮助求职者绕过正常的招聘流程,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然而,这种服务往往存在以下风险:
首先是欺诈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好工作的心理,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但最终却无法提供承诺的工作机会。
再者,这种非法经营行为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付费内推”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和欺诈等违法行为。如果求职者参与其中,不仅可能面临经济损失,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最后,“付费内推”有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在“付费内推”过程中,求职者通常需要提供个人详细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用于非法用途,如诈骗、身份盗窃等。
面对“付费内推”骗局,广大就业者应擦亮眼睛,警惕“付费内推”中的陷阱。
第一,使用正规求职渠道。通过国家就业服务平台、国聘平台等官方网站,或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获取求职信息。
第二,及时核查招聘信息。通过查询工商信息来确认用人单位是否合法注册;通过用人单位官方网站或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招聘信息,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背景。
第三,时刻保护个人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在求职过程中,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付他人。
第四,坚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付费内推”虽然看似提供了一种快速找到好工作的途径,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应保持警惕,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工作机会,避免落入“付费内推”的陷阱。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监管和宣传,提高求职者对“付费内推”风险的认知,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