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晓玲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听说沧州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们专程从东营来到沧州,果然不虚此行,玩得很开心。”来自山东的王雪和家人,在沧州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五一”假期。
今年“五一”假期,沧州可以说是“火出圈”,前来各个景点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其中包括大批外地游客。据央视新闻报道,这个“五一”假期,沧州的酒店、票务等提前预订量同比增长160%。在受到游客追捧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中,沧州位居第六。
各个景点
游人如织
5月1日,在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一场名为“南川喜事”的抛绣球“招亲”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丰富的内容、幽默的表演,再加上观众的互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不时传出欢笑声。这是南川老街“五一”期间特别推出的情景喜剧,每天5场。演员们载歌载舞,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五一”假期,园博园沧州坊、南川老街、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各个景点里,各种活动精彩纷呈,为游客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5月1日晚,市民张莹莹来到南川老街游玩。“人太多了,还有很多外地口音的游客。咱沧州的旅游终于火起来了,我感到非常自豪。希望各地的朋友都来沧州玩儿!”张莹莹说。
不仅南川老街热闹非凡,园博园举办的活动也丰富多彩,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举办的“王婆相亲”、潮流漫展等活动紧跟潮流,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了多场非遗体验活动……游客们纷纷参与其中,感受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省级非遗项目王厂錾铜浮雕工艺传承人王春友进行了现场展示。他告诉记者:“大家在这里,可以现场制作书签、玩具等各式各样的小物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很多孩子被精湛的非遗技艺吸引,和家长一起体验。
据统计,5月1日至4日,南川老街累计接待游客23.35万人次,园博园沧州坊累计接待游客27.25万人次,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除了大运河畔的相关景区,我市其他景点也人气爆棚。
在沧县的神然生态园,很多游客忙着采摘新鲜的桑葚,体验“自给自足”的乐趣。
吴桥江湖文化城内人潮涌动,游人如织。鼻奏唢呐、上刀山、蹬大缸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游客阵阵喝彩。
渤海新区黄骅市的十里金沙滩装扮一新,很多游人前来戏水玩沙。景区还举办了风筝节、泰国风情表演等活动,增加节日氛围。
河间府署景区锣鼓声一浪高过一浪,精彩的龙狮共舞、杂技演出等轮番登场,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赏。“仅‘五一’当天,我们就接待了近万名游客,其中包括不少自驾前来的京津游客。”景区负责人介绍。
外地游客
纷至沓来
来自山东德州的王斌告诉记者,“五一”期间他担心外出游玩时被堵在路上,就选择了一个离家较近的城市。听说沧州的大运河畔景色秀美,他就带家人来到了这里。“我们真的来对了。我们白天去了园博园,然后带着孩子在附近的罐罐乐园玩儿,晚上又来到南川老街游玩。沧州建设得很好,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真的不虚此行。”王斌激动地表达对沧州的喜爱。
“五一”假期,很多市民感到,大街上挂着外地车牌的车辆变多了。“我晚上出去遛弯,一路上看到好多外地车辆。在一家火锅鸡店旁边的停车场上,停的几乎都是外地车。”家住御河新城的刘先生说,“一直到晚上9点多,我遛弯回来,看到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吃火锅鸡,大部分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来自北京的刘璐,今年25岁。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外出旅游,品尝各地美食。5月3日一早,刘璐就来到沧州市区一家卖羊肠子的摊位前排队。
“沧州的羊肠子名声在外,我早就想来尝尝。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排队,看来大家都喜欢这一口儿。”刘璐说,她是从北京自驾前来的,就想尝尝沧州的美食,看看沧州的人文景点。这几天,她在沧州欣赏了大运河畔的自然风光,到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了解了运河沿线的人文历史,还到沧州博物馆感受了沧州的文化底蕴。
“沧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很多地方值得继续了解。以后,我还会抽时间再来。”刘璐笑着告诉记者,“我还打算去买个‘炸老虎’,这名字太霸气了,听说也很好吃!”
5月2日晚,来自陕西的董琦一家人在园博园映月湖边欣赏了水幕电影。“我们就住在附近,白天逛了园博园,听说晚上还有水幕电影,就早早地来等着。园博园建得真好,水幕电影也很震撼。”董琦说,这次来沧州,她还打算带着家人到吴桥杂技大世界看一看。“早就听说沧州杂技很精彩,孩子也很喜欢,这次一定要带他去看一看。”她说。
董琦一家是第一次来沧州,她说在这里住得很舒心、玩得很开心、吃得也很可口。“沧州是个宝藏城市,旅游资源很多,这里的人也很热情。我们回去以后,一定会向朋友推荐。”董琦说。
提前精心筹划
迎接八方来客
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加强文旅融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
我市精心打造“五一”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狮城寻根之旅”“地道沧味美食之旅”“趣玩成长研学之旅”等10余条主题线路,有效串联优质景区景点,更好地满足游客体验游、休闲游、近郊游的多元化需求。
我市结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跟着典籍游沧州”“跟着非遗游沧州”“跟着村晚游沧州”等主题,精心策划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进一步激活假日消费市场。
据介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提前谋划,加强服务行业培训,督导各饭店按照星级标准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同时,加大安全生产巡查力度,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得到落实,有关设施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