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庞维双)今年一季度,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807.14万吨,同比增长11.5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黄骅港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是记者4月25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建设,港口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黄骅港成功加入世界物流护照计划,内外贸航线增至37条,挂牌运营内陆港达12个。
黄骅港打造转型引领、布局优化的多功能大港,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58亿元的煤炭、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1个专业码头项目,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3号4号散杂货码头投入运营,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成功首航,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首个铁路中心站建成投用,13.8公里的液化管廊、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建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和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有力推进,“公铁港”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备。
黄骅港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大港,扎实推进能源保障项目,成功开辟“疆煤”出海新通道,开通冀苏电煤“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航线。中欧班列全面开通。同时,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黄骅港雄安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在雄安综保区正式设立,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联动创新区获省批准,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
黄骅港打造智慧、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大港。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的华港数字运营平台投入使用,港口整体作业效率提高近40%。黄骅港成为全球首家全流程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全国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今年4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3万吨级重载列车运行试验成功,这是我国目前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组合列车。绿色港口发展试点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