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第03版:03

深埋地下82年的照片修复好了

泪目!终于看清她的模样

本报记者 崔春梅 本报通讯员 杨进涛

修复之后的照片

那张在“雪村突围战”牺牲烈士遗骸胸口处发现的照片,被成功修复了!

昨天,记者联系到南京TR美术工作室负责人居旭东,采访了照片修复背后的故事。

一张照片

感动众人

4月10日,在肃宁县“雪村突围战”烈士墓迁移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一位烈士遗骸胸口处发现一张照片。4月12日,本报报道了此事。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烈士遗骸的手臂部分已经没有了,但从遗骸手臂的位置能看出,烈士去世时保持着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的姿势。那张照片,就放在烈士手骨的位置,在地下深埋了82年。

时间回到1942年。那一年,侵华日军对冀中地区八路军发起惨无人寰的“大扫荡”。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率部队在冀中地区转战,伺机歼灭敌人。当年6月8日,侵华日军向肃宁县雪村展开猛攻。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千余名八路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常德善、王远音以身殉国,史称“雪村突围战”。

据悉,当年参加“雪村突围战”的大多数是不到20岁的年轻战士。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拆下自家门板,撤下炕席,含泪将烈士们集中安葬在窝北村村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肃宁县委、县政府于4月9日开始,对“雪村突围战”烈士遗骸、遗物进行发掘和重新装殓,移至肃宁县烈士陵园安葬。迁葬工作开始的第二天,工作人员在第31号烈士遗骸胸口处发现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引无数网友泪目。“向烈士致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看着就心疼,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牺牲的时候心里有惦念的人。”……人们纷纷留言,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不少网友建议,通过技术手段将照片修复,帮烈士寻找亲人。

根据人物体貌特征

复原照片

前段时间,很多网友在短视频平台给居旭东留言,希望他能帮忙修复在烈士遗骸胸口处发现的那张照片。居旭东是江苏南京TR美术工作室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专门修复各种老照片。带着网友们的期待,居旭东和团队成员开始着手修复工作。

居旭东仔细查看视频截图后发现,照片中那名年轻女子的左脸部分缺失,五官破损,有大量的修复工作需要做。

TR美术工作室5名工作人员仔细研究照片中人物的体貌特征,再利用人工绘制、电脑构图等手段,加上光影效果以及透视效果等,成功修复好人物的左脸。

照片中人物的眼角、鼻翼、嘴唇中间都有所破损。修形容易,修神难。这名女子年龄有多大?她的眼神是怎样的?又有怎样的脾气、性格?居旭东和团队成员需要在修复人物破损五官的同时,“修复”出人物的气质。他们一次次开会讨论,一遍遍比对修复效果,确定了最终的补损方案。

发卡啥模样

衣服啥颜色

年轻女子的头上别着一枚发卡。那枚发卡是什么材质的?上面有无花纹?视频截图中只有模糊的样子,太多细节需要完善。

根据民国时期年轻女性的装扮特点,再经过比对,TR美术工作室工作人员认为,照片中女子头上别的应该是一枚银发卡。

原照片是一张黑白照,无法辨别女子的服饰颜色。到上色环节时,TR美术工作室工作人员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将女子的衣服颜色定为灰蓝色。

TR美术工作室5名工作人员利用PS、AI绘图等技术手段,分组进行复原工作。

4月23日,这张深埋地下82年的照片,终于被成功修复。

照片中,那名年轻女子头梳两条马尾辫,耳后的发丝根根分明,头上银发卡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她平静而深情地注视前方的样子,让无数人泪崩。

网友们纷纷留言:“端庄秀丽,好美!”“泪目!期待后续,让科技带英雄早点‘回家’……”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烈士的寻亲工作带来帮助。”居旭东说,他们复原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还有它背后的故事、情感和那份不能忘却的纪念。

烈士遗骸

正进行DNA鉴定

据悉,迁移“雪村突围战”牺牲烈士遗骸的工作人员还在第31号烈士遗骸处发现了6枚铜板、4发子弹和4粒白色的扣子等遗物。

连日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正对烈士遗骸进行DNA鉴定。此前,该团队曾复原了40余名山西吕梁无名烈士的容颜。其中,编号为“M19”的烈士找到了亲人。

据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一名老师介绍,胸前放有照片的烈士牺牲时还很年轻,年龄估计在14岁至17岁之间,鉴定结果偏向男性,但最终结果还需要通过DNA做进一步确定。

接下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将会对烈士遗骸进行DNA鉴定,并扫描头骨,复原烈士容貌,尽快帮他找到亲人。

2024-04-26 本报记者 崔春梅 本报通讯员 杨进涛 深埋地下82年的照片修复好了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6227.html 1 泪目!终于看清她的模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