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第15版:15

一剪之趣生万千

河间剪纸:

宋保树

《鸣翠雅韵》

《喜庆吉祥》

前榆杭小学学生观看剪纸

《长城雄风》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本报通讯员 田伟 摄影报道

河间剪纸

河间剪纸是用剪刀在彩纸上剪出花鸟鱼兽等形象的民间艺术。 2019年,河间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剪随人意,形出于刀。在位于河间市米各庄镇前榆杭村的河间宋氏剪纸展览大厅内,一幅幅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历史故事、亭桥风景等剪纸作品,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墨。

71岁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间剪纸传承人宋保树,运用独特的技法,将纸张折叠、翻转、剪切,每一刀都精准而有力,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

他的剪刀下,古代名人花间对饮、山川河流波澜壮阔,花鸟鱼虫跃然纸上。无论是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还是现代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他都能巧妙地通过剪纸艺术表现出来……

巧技传承200年

1

“剪纸就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河间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手握剪刀,灵活自如地剪着作品的宋保树打开了话匣子。

那薄如蝉翼的纸,在宋保树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被赋予了灵动与韵律。他手持剪刀,目光如炬,每一剪都是一次对艺术的致敬与追求。

剪纸工具简单、取材便捷,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河间及周边县的妇女,历来就是通过母教女、婆传媳,一年年、一代代家传这项技艺。”宋保树说,“我们这里50岁以上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剪纸。家家户户的墙上、窗户上,还有室内用品等都贴有剪纸。”

“我们宋氏剪纸啊,可以追溯到200多年以前。当时的剪纸为单色,镂空少,形象古朴、粗拙。主要用做婚庆吉祥物和年节窗户装饰等。”宋保树说。

清朝时期,宋保树的太祖母宋金氏把剪纸技艺传承给了他的曾祖母宋孙氏,他的祖母林桂又继承了宋孙氏教给的剪纸艺术,而且还被三乡五里人们称为“剪纸巧手”。

宋氏剪纸传人宋保树,自8岁从祖母手中接过这门艺术,通过祖母的言传身教,半个多世纪如一日,持之以恒,乐此不疲。

宋保树自幼便深受家族剪纸技艺的熏陶,钟爱这门民族艺术。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宋保树一个男孩子,继承了先祖的民俗剪纸文化,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潜心钻研与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宋氏剪纸艺术风格。小小一把剪刀、薄薄一张纸,承载着宋家数代传承重任。

将技术变成艺术

2

“我从八九岁开始,跟着奶奶学剪小鸟、小狗、花花草草等一些简单的图案。这一晃都60多年了。现在,我还完整地保存着奶奶剪的几个剪纸花样,还有我小时候的剪纸作品。”宋保树说,祖母是他走向剪纸艺术的领路人。祖母画样、剪纸的身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19岁那年,宋保树一人到大连拜师学艺,为研究剪纸跑了不少地方。逢年过节,他都会露两手,将剪纸贴在自家门窗,或是邻居、好友家的窗户、顶棚上。

从最初的剪个小动物、喜花、喜字,逐步形成以剪、刻、手撕、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技艺单色、拼色、衬色、染色、多层等剪纸形态,宋保树使宋氏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宋保树的艺术生涯充满了创新与突破。他不仅在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染色、衬色和多层套色剪纸,还多次前往北京学习装裱技艺,成功突破了剪纸难以装裱的难关,使他的作品更加完整、精美。

近些年来,他一则创作不辍,时有佳作问世,获得如潮好评;二则奔走各地,吸取各方面的艺术营养,不断对剪纸艺术进行创新。他从不保守,只要接到邀约,他就赶过去讲学、展演,倾尽全力宣传剪纸艺术。

寻求艺术的珠玑

3

多年来,宋保树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凭借时代的新风,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师法生活,在继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研究,创作出大批有传统民俗风格和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作品。

“这些年,我制作了多幅剪纸大图。我以传统的艺术手法为基础,融合现代元素,采书画、雕刻、刺绣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取各名家之长,做出具有居家装饰性、艺术欣赏性和极高收藏价值的剪纸精品。”宋保树说。

虽然是一位农家艺人,但宋保树的眼光却不局限于农村的花花草草和风土人情。为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他创作了《香港澳门回归图》,这幅剪纸在中国百名民间剪纸艺术家“红色记忆”剪纸艺术展中获得了优秀奖。

多年来,他获奖的剪纸作品数不胜数,《十二金钗》在第三届中国滦河文化节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北方旅游文化精品博览会”活动中获金奖;《龙腾盛世》在中华剪纸巡回展览中获一等奖;长达20米的剪纸长卷《生态祖国》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在第四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中获优秀奖……

宋保树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个人也荣获了国家一级剪纸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他编写的共300多页的《剪纸与剪艺人生》一书,收录了他的剪纸作品和心得,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剪纸爱好者的喜爱。

河间剪纸可说是一块集传统哲学、美学、民俗于一身的“活化石”,宋保树的每幅作品都在讲述着中国故事,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然而,对于宋保树而言,艺术的道路无止境。他深知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后人的努力。因此,他积极投身于传承教学工作,将自己的艺术精髓传授给更多的人。

望着展厅内的剪纸陈列品,宋保树感慨地说:“人们都说我有剪纸天赋,但我是师古而不泥古。我认为自己就应该以刀为笔,记录时代,讴歌时代,为这个时代留下美好的记忆。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艺术这个非遗保护项目。”

2024-04-25 河间剪纸: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6152.html 1 一剪之趣生万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