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第09版:09

本报小记者、迎宾路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郜诗阳——

“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时志敏

郜诗阳在比赛

舞蹈、朗诵……本报小记者、迎宾路第二小学3年级3班学生郜诗阳多才多艺,但她最喜爱的还是演讲和朗诵。这些年,她在运河区、沧州市、河北省乃至全国等一场场讲故事比赛或朗诵活动中也收获了很多。

郜诗阳坦率地说,以后,她会参加更多的朗诵活动,不断提高朗诵技巧,“做最好的自己。”

让小糖球在嘴里打转

“小时候,我看动画片或听妈妈讲故事时,特别喜欢模仿里面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郜诗阳告诉记者,妈妈发现这一情形后,在她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给她报了个口才班。

郜诗阳还记得,初到口才班,老师教他们做口部操、说绕口令……一开始,她做口部操练绕舌总是不得要领。有一天,想到老师在课堂上“将糖球含在嘴里打转”示范绕舌的情形,她也买了一个小糖球放进嘴里,试图用舌尖推动它。

怎样才能让糖球在嘴里打转呢?郜诗阳一点点地用舌尖尝试。终于,她做到了,当然也掌握了绕舌的要领。那一刻,她别提多开心了。

咧唇、噘唇、弹舌……郜诗阳每天都坚持练习5分钟—10分钟的口部操,她做咧唇、噘唇的动作越来越规范,她也因此成了口才班上口部操的领操员。

当“小老师”的感觉真好

“我们口才班老师说,学好语言的第一步是练好口部操。”郜诗阳有点小骄傲地说,她做口部操动作越来越标准,说绕口令时吐字也很清晰,发音也更加圆润饱满。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谁说十四是时事,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事实,就……”她还记得,老师教他们说这个绕口令时,一开始,她语速慢,吐字还算清晰,可说得快了就被绕迷糊了,“四”和“十”分不清了。后来,她就一遍遍地练习说“四”和“十”,渐渐地,语速加快也能说对了。

“有一天上口才课,老师让我们一个个地说这个绕口令,谁不过关就会被留下。”郜诗阳回忆说,老师最后把她和一个咬字不清的小朋友留了下来,她蒙了,以为自己犯了错。不想,老师对她说:“你很棒,咬字清楚。你能教教那个咬字不清楚的小朋友吗?”

明白了自己被留下的真相,她特别激动、兴奋。“我还没体验过当‘小老师’呢。”接到“任务”的她,用老师课堂上教的方法,一句句地纠正那个小朋友说绕口令时咬字不清楚的地方。

“她‘四’和‘十’分不清,我就教她说‘S’,说了几遍后又让她说‘四’。这一回,她说出来了,她自己也特别震惊。”郜诗阳开心地说,“当‘小老师’的感觉真好”。

比赛中成长

这几年,郜诗阳参加了校内外很多朗诵方面的赛事,可谓收获满满。

2023年,在第三十届运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她获得小学组讲故事比赛三等奖;同年5月,她参加了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河北省沧州地区展演,荣获“朗诵金星”称号;同年7月,她在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河北总展示中荣获“朗诵精英”称号;同年8月,她在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全国总展示中被评定为“非凡之星”……

郜诗阳最难忘的是参加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的情形。

“初赛,我朗诵的篇目是《中国话》。别的小组都是15名选手角逐,而我们小组是16名,我是我们组最后一个登台的选手。”郜诗阳回忆说,她朗诵完没多长时间晋级名单就出来了,一开始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她以为没选上,哭了。后来,妈妈去询问,老师说名单还没全打印出来。“等名单全打印出来,妈妈一看,我的名字在其中一张晋级名单的第一个”。

参加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沧州地区展演时,郜诗阳朗诵的篇目换成了《小萝卜头》。“我朗诵完,老师点评说,‘声音好听,你很享受这个舞台,唯一不足的是感情不是特别到位’。”郜诗阳在这次比赛中荣获“朗诵金星”称号,成功晋级。

这之后,为改善自己朗诵时感情不到位的状况,她找来“小萝卜头”的电影和小视频体会那种感情,并对着镜子练表情。

没有白吃的苦,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甜。在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河北总展示中,她荣获“朗诵精英”称号,成功晋级;在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全国总展示中,她被评定为“非凡之星”。

“从初赛,到市赛、省赛,再到全国赛,这一路走来,舞台越来越大,我也成长了许多。”郜诗阳动情地说,比赛是为了超越以前的自己。

今年,郜诗阳成了一名晚报小记者。她说,她想在小记者活动中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4-04-24 本报记者 时志敏 本报小记者、迎宾路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郜诗阳——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6007.html 1 “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