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第12版:12

一些年轻人缴存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为何不高?

专业人士建议,建立应急支出机制,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鼓励更多人参加

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已有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但也存在“开户热缴存冷”、对年轻人吸引力低、税收激励有限等现象。

超5000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缴存1.2万元个人养老金后,一年少缴了2000多元的个税!”4月10日,30岁的韦铮收到了个税年度汇算后的退税款,他决定今年继续向个人养老金账户“充值”。

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根据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及相关个人所得税政策,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参加个人承担,年缴费上限为1.2万元。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参加人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

同时,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在缴费环节,按照1.2万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养老金政策最吸引韦铮的地方是个税优惠。“我们公司没有参加企业年金,除了基本养老金和商业保险外,个人养老金是我的一项重要养老储备。”在韦铮看来,个人养老金缴存额度有限,应该提高缴存上限,允许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实施1年多,尽管开户总数不少,但实缴实投情况远不及预期,‘参而不缴’‘参而少缴’‘缴而不投’等问题突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告诉记者。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金维刚介绍,统计数据表明,个人养老金开户后实际储存资金的人数不足1/3,人均储存资金仅2000多元,与每人每年1.2万元的缴存上限有较大差距,实际储存资金总额仅为200多亿元。

“抵扣额有限,且必须退休后才能领”

35岁的石凯瑞曾考虑过缴存个人养老金,但细算一番后放弃了,“个税抵扣额有限,且必须退休后才能领。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一旦要用钱,个人养老金还取不出来。同样的钱,用来投资理财、还房贷更划算。”

33岁的王丹也不打算缴存个人养老金。在银行工作了12年的她,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外,还有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在她看来,个人养老金收益高于定期理财,还能抵扣个税,但缴存上限较低,“有点不划算”。

“对公众而言,个人养老金属于新兴产品,其认知度和接受度普遍有限。”薛惠元说。

“从观念上看,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开销、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等即时财务需求往往优先于养老规划。”薛惠元认为,这或将导致年轻人未能充分认识积累养老金的重要性,开始规划、储备养老金的时间偏晚。

按规定,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才能领取个人养老金。“如果我现在开始存,20多年后才能领取。”石凯瑞觉得领钱的日子有点遥远。

《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3)》显示,对于收入在10万元至20万元的受访者,个人养老金政策吸引力相对较高,但对于其他收入区间的受访者而言,吸引力开始降低。

建议建立应急支出机制

“对年轻人来说,提取个人养老金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政策如若允许缴存期间能提取部分个人养老金用于赡养父母等需求,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大。”石凯瑞认为。

基于人性化考虑和制度推广需要,薛惠元建议建立个人养老金的应急支出机制,“出现失业、教育、重病或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时,可允许参保人提前支取资金,但要明确提前支取的额度、时间、原因等事项,制定额外支付税率、缴费补贴退还、税收优惠退还等措施。”

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部分年轻劳动者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养老保险参保质量不高,漏保、脱保、断保等现象突出,养老储蓄不足。”薛惠元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应向低收入者、个体劳动者及灵活就业人员适度倾斜。

薛惠元建议,针对不同参保情况开放不同额度的上限标准,鼓励低收入群体积极参与。让每个年轻人都有机会缴存个人养老金。(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为化名)

据《工人日报》

2024-04-23 专业人士建议,建立应急支出机制,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鼓励更多人参加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903.html 1 一些年轻人缴存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为何不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