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2日
第09版:09

商家岂能“看性别下菜碟”

宗 禾

在网购中,市民张女士发现,粉色行李箱标价为499元,同款黑色行李箱标价则为384元,两者相差了100多元。一些护肤美妆、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标上“女性专用”或换成女性更偏爱的粉色后,价格总是偏高。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粉红税”。

(据4月18日《沧州晚报》4版)

同一款产品,鲜明亮眼的颜色就该比“黑白灰”卖得更贵?不少人认为,这实质上是一种“粉红税”。

所谓“粉红税”,是指同样的材质、做工,甚至一模一样的商品,只要换成女性大概率会喜欢的颜色、包装,打上女性“专属”等标签,价格立马提升。

有人曾总结过一份“粉红税清单”,粉红税的覆盖范围几乎涵盖了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很多时候,女性产品更贵,甚至成为消费领域大家心照不宣的某种“惯例”。

如果生产商在生产“女性专用”产品时,用了更好的材质,花费了更多的成本,设计感更强,让消费者切实感到了商品的性能,也许消费者会乐意为高价埋单。但事实上,有的企业打着为女性“定制”的名义,只是提高了价格,而没有做足服务。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有的品牌商家以“为个性埋单”作为回应。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主体是自愿平等的关系,商家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溢价权利。倘若是商家本着公平原则做出的市场经营行为,也没必要对其进行泛道德化的评价。

但自由市场行为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单方面就性别差异进行歧视性定价,也不等于可以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溢价。女性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设计和服务埋单,不代表她们就能接受商家有意将营销套路转化到她们身上的行为。

一个最朴素的经济学道理是,当实施一种价格歧视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时,很多商家便会难以克制趋利的冲动。体现在粉红税上,便是通过炒作概念、夸大差异,提升女性产品价格,以赚取更多利益。

企业若想长久发展,就要促进消费公平,包括价格公平。相差无几的商品,价格上不应有性别之分,平等尊重所有消费者,才能留住消费者。

2024-04-22 宗 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800.html 1 商家岂能“看性别下菜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