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第04版:04

白天,她们承担着妈妈、妻子、女儿的责任;晚上,在骑行中愉悦身心,释放自我——

沧州“夜骑女团”的故事

集合出发

热爱生活期待未来

本报记者 董芳辰

每天晚上7点左右,家住运河区天成名著小区的市民戴莎莎换上运动装,戴好头盔和防风镜,检查好自行车的前后车灯,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今年31岁的戴莎莎有三个孩子,是一名全职妈妈。从今年3月份开始,她开启了夜骑生活。

晚上不到7点半,戴莎莎提前到达泰合广场,等姐妹们陆续到达后,她们骑上车出发……

戴莎莎最初一个人骑行,后来成立“夜骑女团”,一个多月来已有40多人加入。戴莎莎说,骑行后感觉身心都完成了一次蜕变。

“感受自由晚风”

初见戴莎莎,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身体也充满了活力。

她告诉记者,一个月前的她可不是这样的。

她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只有10个多月。一年365天,她都在围着孩子们转。

白天,她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需要操心。到了晚上,她还要监督老大老二写作业,然后哄睡老三。

这样的日子,让戴莎莎觉得枯燥乏味。她迫切需要释放自己。

3月初,在她的要求下,丈夫陪她买了一辆自行车。她和丈夫商量,以后晚上要出去骑行放松一下,希望丈夫能配合她,“接手”晚上这段时间三个孩子的大小事宜。

第一天,丈夫不放心戴莎莎,陪她一起骑。

为了记录戴莎莎第一次夜骑,丈夫为她录制了一段视频,并配上了一段文字,文后这样写道:“希望沧州的姐妹们,都能出来感受一下自由的晚风。”

戴莎莎将视频发布后,评论区火了,一晚上加她关注的有上百人。

第二天,戴莎莎看到评论区里有很多咨询夜骑的姐妹。她又开心又激动,赶紧一一回复大家。应大家的要求,她决定成立一个“夜骑女团”。

“夜骑女团”里半数以上是30岁左右的宝妈,还有一些20岁出头的小姑娘。大家相约在泰合广场集合,一起骑行。

一个多月来,已有40多人加入“夜骑女团”。

找回自信

回雪,今年32岁,是戴莎莎的同学,也是第一个加入“夜骑女团”的人。

回雪也是一名全职妈妈,她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每天满脑子都是孩子,一睁眼是孩子,闭上眼还是孩子。”回雪说,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她就回到家中继续忙碌,准备孩子的午餐。

累了就上床躺着刷手机,用回雪自己的话说,每天也没什么精神,出来进去也不修边幅,抓起一件衣服就往外走,进门就换家居服。

“脾气差,精神差,每天看见老公跟孩子就很烦,还总是这疼那痒,小毛病不断。”回雪说。

自从她跟老同学开始骑行,回雪的家里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参加夜骑后的回雪,一天比一天自信,精神头和体力也和从前大不相同。

丈夫看着回雪一天天的变化,也禁不住称赞她精气神又回到了谈恋爱的时候。

“夜骑这段时间,我觉得看孩子写作业也不暴躁了,看老公也觉得顺眼了,孩子和老公也觉得我温柔了很多。”回雪笑着说。

“我们一开始骑行,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看着路上的行人对着我们拍照和小声讨论,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大家都很自信,还有一些姐妹会向路人打招呼。”回雪说。

现在的回雪,头发每天都是清清爽爽的,脸上要画上淡淡的妆,举手投足之间有着满满的自信。

“现在的我头不晕了,浑身都是劲,好像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自信才是保养自己的良药。”回雪说。

爱别人爱自己

“夜骑女团”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宝妈,有的有两个孩子,有的有三个孩子,且大多宝妈都是全职妈妈。

“一个人如果长期没有追求,就会在心理上格外依赖另外一个人。”戴莎莎说,曾经,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每天晚上,只要我丈夫进门,我就会观察丈夫的状态,他开心我也会跟着很开心,他不开心,我也会不明原因烦躁,我觉得他的情绪直接左右了我的情绪。”戴莎莎说,其实,丈夫是最先支持她出去骑行的人,丈夫看到她每天在家带三个孩子很辛苦,特别支持她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丈夫希望她有自己的追求,能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

看到戴莎莎的夜骑队伍不断壮大,丈夫成了她最坚强的后盾。戴莎莎特别感谢丈夫的支持。

“夜骑女团”里有一个叫青青(化名)的姑娘,和戴莎莎同龄,只是她到现在没有结婚,单身一人。

青青恐婚,害怕婚后自己宝贵的自由被剥夺,也害怕婚姻带来的一切麻烦事。

青青加入夜骑团队后,对戴莎莎说:“姐姐,看到你们有孩子,还能出来追求自由,我突然对婚姻不恐惧了,甚至还有点向往。”

“婚姻就本该是让人憧憬的,即使步入婚姻,成为妈妈,我们也要抽出时间爱自己,这样我们才有能力爱别人。”戴莎莎坚定地说。

“锻炼可以让人分泌大量多巴胺,像我们这样的全职妈妈放弃了很多,才成就了另一半。每天不到两个小时骑行,我也希望更多男士支持妻子并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戴莎莎说。

感受家乡之美

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清风楼、百狮园……骑行让戴莎莎又重新认识了沧州。

“我居然不知道我居住的城市夜景这么美,南川老街的霓虹灯和烟火气,大化园区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还有清风楼和大运河的夜色,这些都是骑行前没有好好欣赏和感受的。”戴莎莎说。

“夜骑女团”骑行线路不固定,有时在百狮园集合,一路往南骑行;有时在泰合广场集合,沿着御河路一路向西……

“我们没有固定的集合地点和骑行线路,主打一个随性。”戴莎莎笑着说。“我们每晚骑行20公里到30公里不等,两人一组,遵守交通规则,有序骑行。”

为了保障骑行人员的安全,也为了不影响交通,戴莎莎还特意挑选了6个人维持秩序,这6个人分布在队伍的前、中、后,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

队伍里面有一位新加入的姐妹欢欢(化名),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可她根本不会变速。

戴莎莎和回雪也是在骑行过程中渐渐摸索出了调整和修理自行车的经验。这天,欢欢推着自行车来到“夜骑女团”集合地,她们一遍遍帮欢欢试车,调整变速器,找到最佳骑行速度,手上虽然沾满污渍,但是很愉悦。

热爱生活期待未来

“向上的生命力比好看的皮囊更有杀伤力。”这是戴莎莎最喜欢的一句话。

也正是这份积极向上的追求,让戴莎莎和队员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很多人问戴莎莎,买什么档次的自行车才能加入你们。戴莎莎回复:只要是能骑的自行车都可以,千万不要攀比和盲目花钱。

“我们的初衷就是找回自己的快乐,不是为了摆样子,比装备,什么样的自行车都可以。”戴莎莎说。

经过一个多月夜骑,队伍里有的姐妹从“社恐”变成了“社牛”,从刚开始与大家零交流到现在融入团队,与大家一起叽叽喳喳。

戴莎莎发现现在姐妹们都比以前开朗了,对待家庭的态度也更积极了。

“以前,我别说拆装自行车,就连变速都不会,现在跟自行车有关的零部件拆装,都不在话下。”回雪说。

“将来,我想骑着自行车带着娃,到各个城市去看看,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旅游遛娃,去看一看只有骑行才能看到的风景。”戴莎莎说,她希望自己既是温暖的妈妈、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又是热烈的自己。

(本版图片由戴莎莎提供)

2024-04-19 白天,她们承担着妈妈、妻子、女儿的责任;晚上,在骑行中愉悦身心,释放自我——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586.html 1 沧州“夜骑女团”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