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我是晚报的忠实读者,曾向晚报帮办记者反映过问题。通过帮办记者的报道,为小区居民解决了一些难办的事。
晚报是老百姓的报纸,帮办类栏目反映了群众呼声,反映了社会问题,为建设更加和谐文明的沧州,发挥了宣传和监督作用。
我建议晚报能够及时发布惠民的新政策、城市新建设方面的信息,再策划一些群众可以参与的新活动。
贺良振
晚报当红娘,更有公信力
我周围一些年轻人的朋友圈子比较小,到了适婚年龄却没有合适的机会结交异性朋友。我建议晚报当红娘,为年轻人开设一个征婚的版面,为他们创造互相认识的机会。
我认为,晚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是大家都信任的本地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年轻人牵线搭桥,将男方和女方各自的情况整合汇总刊发到报纸上。这样不仅吸引年轻读者,同时也会吸引一部分关注儿女婚事的中老年人的关注。
张丽
多为老人和孩子提供服务
我发现喜欢晚报的读者很多是老年人,建议晚报将各版面的字体放大,方便老年人阅读。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希望晚报能够走进幼儿园开展活动,刊登孩子们的照片或画作,这样孩子们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作品会有一种自豪感,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给孩子的家庭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张娜
多报道正能量故事
我希望晚报能多报道正能量的故事,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比如:左邻右舍互相帮助、退休老人发挥余热等。这些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正能量的故事,会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事,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下一代正确的道德观念。
王鹏启
增加书画类报道
我是一位书画工作者。晚报创办30年,我订报订了20多年。我建议晚报应该加强文化方面的报道,特别是开办不同类型的书画专栏,将有名气的书画家或本地书画家的作品通过晚报刊发出去,引发更多人对书画的兴趣,从而传承传统文化。
张万福
内容丰富 为民解忧
我是《沧州晚报》的老读者,我觉得晚报各版块办得都挺好,尤其是国内、天下、警法这几个版面,可以说包罗万象,信息量很大。另外,民生方面的栏目办得也很好,比如帮办这个版面就聚焦居民生活问题,晚报记者在接到读者反映问题后,及时协调帮助解决。王金明
多反映民声民意
我是一名跑步爱好者,经常奔跑在沧州的大街小巷。我觉得,晚报应该多反映最基层的民声民意,与各个部门协调联动,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与服务。
另外,要继续大力弘扬正能量,同时也要多为读者办实事。
智建平
坚持新闻“快、实、广”
我每天必读《沧州晚报》。通过这么多年的陪伴,我总结了晚报的特点是:快、实、广。社会热点消息发布迅速,而且真实准确,各个行业、部门、各角落的信息都涵盖。我觉得,晚报的这三个优点,一定要保持下去。
老年人喜欢看报纸,可是外出订报不方便。希望晚报征订能够更便民,最好在小区或社区就能订阅。
另外,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单位,每天工作纷杂细致,应该树立典型,多采访和发布这些基层工作者为群众所做的事情,更多一些接地气的报道。苏树枫
借晚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幼儿教师。我的女儿是晚报的小记者,经常参加小记者的活动,每次回来孩子都会认真地写稿子。每次晚报拿回家,孩子都会认真阅读。二宝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在姐姐的影响下,也经常捧着报纸看。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阅读影响。
我觉得,《沧州晚报》可以推出儿童专刊或增加老年专刊,针对目标人群也可能是耳目一新的尝试。
张娟娟
要有文化气息,也要有烟火气
老年人对手机不精通,还是更喜欢看晚报。希望晚报多刊登一些营养健康食谱,开设“每日一菜”小栏目,让市民不再看着手机学做菜,而是看着报纸学。另外,很多市民都比较关心每天的瓜果、蔬菜、肉蛋的价格,希望晚报可以开设一个价格一览表,让市民足不出户,在家里打开报纸,就能知道当天的各个市场或超市各种商品的价格。周秀文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张婧 李玲 霍晓华
●摄影/本报记者 魏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