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第14版:14

人生路

■满意

年轻时,我们意气风发,想努力获取更好、更优越的生活。行至中年,才恍然发觉,繁华喧嚣、香车美酒,并不重要。汲汲营营地追逐欲望,反会让人活得疲惫乏力,错失生命中更为珍贵的馈赠。其实,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不在远方,而在生活的点滴。你我要做的就是,在人生路上找到自己的瑰宝,为它们赋予独一无二的注解。

1

在迷茫时,找目标定位

很多时候,人们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能力、没长处,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虽然踌躇满志,偶尔萌生努力的念头,但是没动力执行。造成人们彷徨无措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标感缺失。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

当人生没有前行的灯塔指引,就注定要在迷雾中来回兜转。一位博主也有过浑浑噩噩的生活经历。初入社会,他每次面试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待业在家。因为找不到方向,他索性直接摆烂,不再投简历,每天睡到中午。醒来了无事可做,他就茫然地刷手机、看视频,困了接着睡……直到有一天,他在朋友圈中看到,曾经立志考研、考公的同学已成功上岸,才觉悔恨,怪自己平白浪费了青春。

要知道,生活里的斗志、能量,从不是凭空而来的,而需要目标加持、方向导航。

漫漫人生路,我们常陷入生活迷雾中。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稳住心神,向内寻心之所向。当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化焦虑为行动。不追求面面俱到,先聚焦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做好一件再着手下一件。

不做“假大空”的想象,从小目标开始,然后为之不间断地行动。要知道,真正聪明的人,即便身处低谷,也会在难挨的生活里,努力发掘人生的方向感。

2

在困难中,找勇气加持

行于人世间,磕碰总是难免,每个人都有遭遇困境、摔倒在地的时刻。但最怕的就是,我们因此颓废,丧失站起来的勇气,把自己困于恐惧幻象中。

人生最痛的,不是痛本身,而是对痛的恐惧。面对生活路上的坑洼、低谷,如果一味蜷缩、后退,早晚会被厄运吞噬。

命运经常出各种难题,但也赋予了我们勇敢面对的机会。逃避并不能改变现状,还会让问题愈发复杂,最终混沌一生。唯有直视恐惧、蓄满勇气,才是我们行走于世,抵抗风雨的正确方法。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钰,在废墟中获救,却永远失去左腿。但是她没有放弃,依然穿着好看的衣服、化漂亮的妆。偶遇路人异样眼光,她还会大笑着向对方炫耀自己的假肢:“我的左腿能发光!”苦难不值得歌颂,但勇敢面对命运刁难的她,真的好美。

大多数人的生活,虽没有极致的苦痛,却难逃擦伤。与其自怨自艾、畏手畏脚,不如转换思维,拾起脚边的“勇气宝石”。历经爱人错过,依然相信情谊,不丢勇敢爱的信心。即便人到中年,也敢踏出舒适圈,去追心中梦想。哪怕做错事、走错路,仍有主动承担错误、直面挫败的心气。

勇敢是一个最高级的词汇。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勇敢的确很难,需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练习。但没关系,我们可以与之一起慢慢成长。

3

在“内卷”中,找自我内核

不得不承认,现在有这样的趋势——信息泛滥,却少有人求证真伪;比较泛滥,忙着你追我赶,早已忘记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而我们之所以活得这么拧巴、辛苦,不过是被他人评价,乱了心神,丢了自己。

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线段实验”。六位参与者,五人提前串通答案。阿希提出问题,那个没有事先串通的人很快说出正确答案。而那五个人却异口同声地反驳。于是,没有串通的人反而迷惑了,开始怀疑是自己错了。当阿希再次让其确认答案时,他最终选择认同其他人。这就是著名的“从众心理”,宁肯违心,也要与他人保持一致。

生活里,我们也经常落入从众的陷阱。看他人创业,没有分析自身情况,便跃跃欲试,想要大展拳脚。为搞好关系,不喜欢的话题,硬聊,不认同的观点,硬赞。殊不知,强行在他人的世界里找存在,只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唯有找到自我的内核,明确自己内心所想,才能获得生命的律动。

适时地关掉耳朵、闭上眼睛,不断探寻、矫正自我,才能不被世界同化,不受“标准”胁迫。毕竟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停下追逐他人的脚步,找到自己的内核,方能获得安定。

2024-04-18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531.html 1 人生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