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艳 摄影报道
●那是一条进入老城东门的繁华街道;
●谁还知道千百年前的烽火台、文昌阁;谁还记得几十年前热闹的工业品批发市场……
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的街道都焕然一新。许多人喜欢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去寻找老街道的故事,去探寻一条街道曾经的烟火岁月。有时候,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心里就会生出个奇怪的想法——这条老街的老灵魂怕是早已浸润在脚下的这片热土了吧?这里发生过的那些——或惊心动魄,或浪漫温馨的故事,它一定也想告诉我吧?
按照手机导航的指引,骑行到东风西路,路两边的建筑既熟悉又陌生,已经很多年没到这里了。其实一个人的生活半径很小,已经不记得上次来是何时了,只记得如今已经破旧冷清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红极一时。
壹
这条街是从东门进入老城的主街
东风西路前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多年前,故事还得从幞头城说起——
不管是写街道、还是写古建,似乎总是绕不开运河边这座老城。五百多年前,它与运河默默相守,城内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市廛熙攘……城外运河之上,帆樯林立、舟楫如梭、商贾云集……
总的说来,幞头城的城门一共有6个。明天顺五年,幞头城创建之初,城池本来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后来,因运河漕运发达,商贸繁荣,为方便出入,便开了一个“小南门”。日本侵略者占领沧州后,又在东城墙炸出一个新东门,以便火车运输物资。
南门和北门是正相对的,南北大街(现清池大道)就是贯穿老城南北,连接南门和北门的一条街道。东门和西门不是正相对的,由西门进城的街道西门大街,是现在新华路的前身。而从东门进城的主要街道就是文昌街,城东门就位于今建设大街与东风路交叉口一带。
沧州市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寇金星介绍:“更确切地说,文昌街是现在东风路的一部分,是东风路与建设大街交口到东风路与清池大道交口这一段路。”
在他绘制的《沧州老城区地图》上,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当年沧州老城内的街道分布情况。文昌街是从沧州老城的东门进入沧州古城内的一条街道,这条街道不长,大概只有数百米。
贰
那条街道的繁华
这条进入城内的主街当年热闹非凡,街道两边有不少酒楼、茶楼、小作坊……如今,街道两边也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息,卖拉面、包子、烧饼的小店一家接着一家。
在寇金星绘制的《沧州老城区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文昌街为轴线,向北、向南,很多有名的胡同、小巷、建筑分列在南北两侧——
聚庆和胡同是一条南北向的胡同,位于文昌街北侧,建于民国,以姚振山的“聚庆和”酒厂而得名。
署前街曾经是沧州饭店东侧的一条南北向街道,因处于县衙门前以南而得名,现今标注为书院街。
东门胡同建于清代,因紧挨东门镇海门而得名,是现在实验小学东北角一带。
益达胡同在文昌街北侧,南北向,建于民国初期,以田振尧“益达”号铺子而得名。
这些胡同虽已消失在历史深处,但这一个个名字不是冰冷的,是有感情的,传递着那个时代的温度。它们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一段历史,也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变化。
站在街道上,闭目遐思,小贩的叫卖声仿佛伴着历史的风尘滚滚而来。抬眼望向街道的尽头,一切又杳然而逝。也许这一切都没有走远,古城里、街道上的淳淳古韵、烈烈遗风都在历史的浮光掠影中,沉淀在脚下的这片土地里。
叁
因文昌阁而得名
看到“文昌”二字,就不免让人心存疑惑,为何这条街道以此为名。原来,在古城内东北方向建有文昌阁。民国时期的《沧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文昌阁在东门内狼烟台上,明万历间建,清康熙间州人张文炳重修,光绪元年州人于德甫、陈其睿、戴作霖重修……”
志书上记载,文昌阁建于沧州城内,恢宏雄伟,是沧州城内的文峰胜景。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三百多年,当时文昌阁台基倾塌,急需修缮,民国《沧县志》中记录的就是当年修缮文昌阁的一段佳话。
文昌阁创建的位置在狼烟台上,狼烟台又是怎样的一处建筑,它又为何矗立在这里?文昌阁这样一个特别的选址,又把我们带进了另一段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
清朝康熙年间,州人张文炳重修文昌阁时,曾著《重修东台文昌阁祠记》:“沧城之内有古台,屹立东偏。相传五代周世宗时所筑,举狼烟处也……”明朝万历《沧州志》中对于狼烟台的记载是这样的:“狼烟台,周世宗筑之。长芦县内,以哨瞭契丹。今名狼台。”
柴荣,后周的第二任皇帝。原来,文昌阁竟是建在他曾经为防御契丹入侵而建的烽火台上。他生前北伐最后一战,仅仅42天就连续收复三关三州,共17个县,契丹可谓不堪一击。但这时,他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北伐就此而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座狼烟台永远驻守在沧州的土地上,然而没有了柴荣,此后燕云十六州也再无机会收复。
从曾经后周时期金戈铁马的国之要塞,到后来因运河成为商贾云集的城市,如今一切归于平安宁静……原来,一条街道真的记得一座城的故事。春花荡漾,空气里都是花香。古时与现世,在时空隧道的两端,深情遥望着、凝视着、祝福着……千百年间的春日里,这条街道上发生了很多不寻常的故事吧?让我们收藏好这份记忆,把老城的故事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