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海晓 井广坤 本报记者 李小贤 摄影报道
“嗨”起来,一起来做课间操!
上举、运球、跳跃……4月10日,在新华区鞠官屯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做起了课间篮球操,玩“转”手中的篮球。
如今,在沧州的多所小学,各种创意课间操让人眼前一亮。篮球操、武术操、跳绳操、啦啦操……融入了多元化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的课间操让操场“沸腾”起来。
“舞”动篮球
4月10日,新华区鞠官屯学校学生们做完眼保健操后,开始有序地从教室后面的架子旁,抱起自己的篮球向操场走去。
操场上,学生们依次排开。他们手上的篮球也被玩出了花样。
单手拍、转体拍……“咚咚咚、咚咚咚”,篮球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与学生们的口号交织在一起,成了校园内最美妙的声音。
学生们活力满满,动作娴熟。鞠官屯学校学生于容琳说:“一套篮球操做下来,浑身舒服,心情也更好了。尤其是和同学们一起做操时,那种气势让人振奋。”
篮球操结束之后,则是学生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拍球、投篮,尽情享受着篮球运动带来的无限快乐。
篮球操是一项以拍球、运球等篮球动作为基础,锻炼体能、提高篮球技巧的体育运动。鞠官屯学校的体育老师在原有简单的篮球操基础上又进行了创编,加入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篮球动作。
鞠官屯学校校长孙凤玲说:“篮球操是我们课间操的形式之一,平时会与跑操穿插进行。我们创编篮球操的初衷是为了训练每个学生对篮球的手感,后来随着练习不断深入,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篮球操。”
趣味啦啦操
紫色、黄色、粉色……盐山县盐山镇西门外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手持鲜艳的花球,为校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音乐响起,学生们舞动着花球,跳起了啦啦操,享受大课间带来的乐趣。他们时而挥动花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度,时而旋转跳跃,活力四射的动作将阳光自信的精神面貌展露无遗。
西门外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艳荣说:“啦啦操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融合了体操、舞蹈等元素。孩子们在跳啦啦操时能释放快乐因子,也集中展示了学校实施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丰硕成果,落实‘两操一课一作业’工程做好阳光体育运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西门外中心小学的老师不仅将兔子舞、手指舞等融入了课间操中,去年他们还专门编排出了啦啦操《青春就这样》。这套啦啦操从音乐选择到动作编排,充满青春活力。
西门外中心小学校园不大,为了方便学生们课间活动,学校专门打造了两个活动区域。课间,学生们跟着律动音乐整齐有序的列队,从“花球箱”中拿到花球。“花球的颜色不同,也代表着不同的年级。学生们的集体感很强,都力争将啦啦操跳好,为班级争光。”张艳荣说。
学生张佳思初学啦啦操时,就对啦啦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跳操时,她都非常认真,动作标准且优美。她还被选入了学校的啦啦操队,在一些比赛中,与同学们一起跳出了欢乐与活力。
酷炫舞蹈
千余人共跳青春活力的课间舞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走进沧州市实验小学去瞧一瞧。
大课间时,千余名学生集中在校园内,伴随着歌曲《少年》舞动起来。
台上领舞的少年跳得激情,台下的学生也随着音乐跳起来,尤其是到了歌曲高潮时,大家跳得更“嗨”了。
“我喜欢舞蹈操,听着喜欢的歌,跳着欢快的舞,整个人都放松了”“跳一会儿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人精神,我希望能学到更多的舞蹈操”……学生们一说起舞蹈操都很兴奋。
说起《少年》舞蹈操,沧州市实验小学办公室主任高金英很是自豪,这套自编的舞蹈操曾获得2022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河北省小学生课间操线上比赛一等奖。
“《少年》这首歌很受学生们欢迎。当时,我们就想,如果根据这首歌编排出舞蹈操来,肯定特别受学生欢迎。”高金英说,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一起编排了这个舞蹈操,动作张弛有度。舞蹈操在学校内一亮相,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孩子们喜欢,自然会认真去做,也就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高金英说。
据了解,在沧州市实验小学,大课间也会有“晴雨模式”。天气好时,孩子们会做广播体操、跳舞蹈操《少年》,雨天或者雾霾天时,则做《三字经》室内操等。
“绳”采飞扬
一条小小的跳绳被沧县杜生镇刘屯小学师生玩出多种花样,校园里的运动氛围感被充分“拉满”。
沧县杜生镇刘屯小学校长王大勇说:“跳绳运动成本低,容易上手,对场地要求不高,也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身体协调和应变能力。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了跳绳作为学生的主要运动项目。”
在刘屯小学,每个孩子都有一根跳绳。课间时,这些跳绳就会发挥它们的作用。学生们会一起做学校老师编排的课间操——跳绳操。学生们脚轻点地,身体腾跃而起,绳子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度;他们双手交叉,轻盈地跳过绳子……翻飞的跳绳在他们手中翩翩起舞。
除了集体做跳绳操,课间时,学生们也会拿起绳子,或一带一跳绳,或多人同时跳长绳,或尝试新的花样跳法。“跳绳有很多乐趣,每熟练掌握一个新的跳绳动作,都会让人兴奋不已”“通过练习,我的跳绳速度更快了”……说起大课间的活动,孩子们很激动。
“花样跳绳操,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让孩子们从一根小小的跳绳中感受到了创新、合作、快乐。”王大勇说,学校设立了“绳文化”展览馆,每年还会开展一次跳绳文化节,让跳绳融入每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刘屯小学的老师还编排出了更为复杂的花样跳绳操,正在校园内推广。
“武”出风采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城关回民小学的大课间,学生们身着统一服饰列队整齐,等待着老师下令,再次练起八极拳武术操。
随着口号声的响起,学生们伸臂、踢腿、挥拳、转身……并发出洪亮的“嘿”“哈”声,一招一式刚劲有力。“我非常喜欢武术操,每次做完操,我都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一位学生说。
看着学生们认真的模样,孟村回族自治县城关回民小学校长丁玲脸上露出笑容。丁玲说,八极拳武术操是回民小学的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学校聘请八极拳知名人士,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编排成既易学、易练又充分体现八极拳特点的武术教材,并请教练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学校将八极拳武术操安排在体育课和大课间,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放松身心。
回民小学提倡“文武兼修”。武有太极拳操,文有《三字经》韵律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的诵读再加上整齐的动作,让学生们在了解中华经典文化的同时,提高了身体素质。
篮球操、武术操、跳绳操、啦啦操……灿烂的阳光,跳动的音符以及充满活力的学生,让人不禁想和他们一起跳起来,一起感受青春的气息与生命的韵律。
沧州市教育局德育体育艺术教育科科长夏琳表示,我市各小学大课间活动不断多元化,各学校将传统文化、美育、德育等融入阳光大课间。多个学校创新形式,通过编排啦啦操、篮球操等各类“花式”课间操,巧妙地将趣味减压和有氧运动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们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