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
第04版:04

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的志愿者坚持每周给孤寡老人做一顿“好饭”,还帮助老人们解决实际难题,这一干就是10多年——

“老人的事,我们都管”

本报记者 祁晓娟

徐洪毅(左一)为老人们分蛋糕

志愿者和老人一起蒸包子

“开饭了,大家快来吃。”

4月7日中午11点半,徐洪毅大声喊老人们来吃饭。

午饭是大锅烩菜。志愿者给老人们盛上菜、拿上馒头。

“大家吃饱吃好了,别忘了把剩下的菜打包捎走。”徐洪毅笑着对老人们说。

这些老人是青县孤寡老人、残疾老人,有县城的、流河镇的,还有曹寺镇的。

每个周日,志愿者都会为老人们做一顿饭,并将这天定为“敬老日”。

“小徐”变“老徐”

徐洪毅,今年52岁,是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的负责人。如今,志愿者和老人们都称他“老徐”。

从2009年起,徐洪毅就开始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当时,他才30多岁,大家喊他“小徐”。

当时,徐洪毅经常自掏腰包买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们。

“当时我做着小买卖,空闲时间比较多。我知道有些老人无儿无女,独自生活,就定期去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徐洪毅笑着说。

“小徐来了。”“大爷,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放下生活用品之后,徐洪毅还和老人们拉拉家常。

时间长了,一些朋友知道徐洪毅经常去看望老人们,也加入了慰问队伍,和徐洪毅一起做好事儿。

有一件事儿让徐洪毅深受触动。

徐洪毅曾给一位老人送去了一袋米、一袋面和一桶油。

可一个月之后,当他再次来到这位老人家的时候,发现米就用了一点,面根本就没开封。

“小徐啊,谢谢你给我送来这些吃的。但是,我不开火,也不会做。要不你拿回去吧。”那位老人对他说。

“我给你这些吃的,就是让你改善生活的。这些东西怎么能拿回去呢……”徐洪毅说。

回到家后,徐洪毅陷入了沉思。他想着,买了这些米面等送给老人完全成了走过场。老人们的生活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善。

徐洪毅在新闻上看到,有些地方给孤寡老人每周办一次“饺子宴”,让老人们免费吃,改善一下生活。

徐洪毅想着,不如,他和志愿者给老人们做饭,让他们一周也来改善一下。

说干就干,从2009年开始,他每周日上午组织认识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来聚餐,变换花样地为他们蒸包子花卷、做烩菜等。地点就选在了徐洪毅位于青县县城的平房里。

越来越多的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前来吃饭。2014年,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正式注册成立。他们坚持每周日给老人们做饭,坚持到了现在。

“现如今,我从老人口中的‘小徐’变成了‘老徐’。”徐洪毅说,他和志愿者的初心不变。

让老人吃饱吃好

“这些年,我们吃饭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徐洪毅说。

刚开始,徐洪毅从自己的锅灶上做饭,几十个人的饭菜,需要做上好几锅。

后来,爱心人士捐钱,他们在院里搭了一个大锅灶。

大锅灶修好了,他们炒菜、炖菜就可以一锅出了。

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又在院里搭了一个棚子。

包子、饺子、烩菜……徐洪毅负责安排每周的饭菜,保证老人们顿顿有肉吃。每到炒菜的时候,徐洪毅总是自己上阵。“我炒菜好吃,是炒菜的大厨。蒸馒头、包子或者包饺子啥的,是志愿者干得多。”

“包子出锅喽,大伯、大娘们赶紧上座吃包子喽!”中午时分,20多屉热腾腾的大包子出锅了。志愿者将包子装盘端上了桌,许多老人帮着志愿者一块儿忙活。你给他拿头蒜,他给你递个碗,好似一家人。“老人们来了都不客气,我们是个大家庭,和家里人吃饭当然不用客气。”徐洪毅告诉记者,老人们聚餐结束回家时,志愿者还会为每一位老人装上满满的一袋包子。

“其实,我们蒸包子的时候最多,因为老人们不仅吃这一顿饭,临走的时候,我都让他们捎着。”徐洪毅说,老人们带走的包子够吃几顿的了。

最多的时候,这里有60多位老人来吃饭,少的时候也有30多人。

每周一顿饭。徐洪毅一点儿也不马虎。

蒸馒头的时候,徐洪毅会做南瓜馒头、枣馒头等。

“每个节日,我们都会准备相应的食物。”他们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发月饼,腊八的时候熬腊八粥……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徐洪毅带着志愿者还会为孤寡老人准备年夜饭。

到了夏天,他们给老人们送西瓜,冬天送肉、蔬菜等。老人过生日,他们买来生日蛋糕。除此之外,他们还给老人们送过生活用品等。徐洪毅联系了青县的美发店,趁着老人来吃饭的时候,给老人们免费理发。

多亏了这些志愿者

用徐洪毅的话说,没有志愿者的帮忙,他们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志愿者王慧云和王玉梅,每周日上午来帮忙,坚持了好几年。每周日的早晨,她们二人来了之后,就着手准备午饭,先从洗菜、切菜开始。菜准备好了,她们紧接着蒸馒头或蒸包子。

冬天,厨房里很冷,她们的手被冻得通红。夏天,气温很高,她们在厨房里忙得满身大汗。

“每次,看到这些志愿者的付出,我都特别感动。”徐洪毅说。

等到老人们吃饱了,她们还帮着收拾碗筷、刷完碗后再走。

志愿者王玉成找到徐洪毅说:“我不擅长做饭。每周老人的菜钱我包了。不论你买了什么,我给报销。”

每次,徐洪毅买完了菜,王玉成都会打来电话主动问:“多少钱?我把钱转过去。”

还有一位姓朱的大姐,每周日都早早过来帮忙。徐洪毅知道她丈夫开着一家汽修店,特别忙,对她说:“大姐,你要是店里特别忙就不用次次都来了。”

“没事,每次来这里给老人做饭,心情格外得好。”朱大姐说。

经常会有不知名的人免费给他们捐钱、捐物。

一位女士拉着一车白菜来到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门口。“这是我自己家种的,送给老人们吃吧。”这名女士说完,便忙着卸白菜。

不久之后,又有好心人委托菜农将一车芹菜送到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门口。

这些年来,很多人看到徐洪毅的微信朋友圈中为老人做饭的照片、视频后,很受触动,出资购买肉、菜和米面捐给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

徐洪毅告诉记者,有一位他不知道姓名的大姐,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买些肉送来。

“我想着感谢人家,都找不着人。”徐洪毅说,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捐生活用品,义务来帮忙。

这10多年来,这样的事儿发生了太多。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不少人问徐洪毅:“老徐,这些年你坚持做这一件事儿,为的是什么?”

“我这些年搭钱搭物,就是为了这些老人们。”徐洪毅红了眼圈,他觉得亏待了自己的家人,“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

也有人说,不就是每周一顿饭的事儿嘛,但是,只有徐洪毅知道,10多年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我就是舍不得这些老人们,多难也要坚持下去。”

其实,这些年,徐洪毅和志愿者做的事儿更多更杂。“关于这些老人的事,我们都管。”

盘古镇有一位老人,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认识了徐洪毅之后,从2009年开始,她家里有啥事儿都叫徐洪毅去帮忙。

“小徐,我家的电暖器坏了”“小徐,我家的房子有点儿问题”……

徐洪毅总会开着车或者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给她解决这些问题。

“小徐,我家的杏熟了,我给你留着了。”这位老人又给徐洪毅打去了电话。每年,老人都会把自家树上的杏留给徐洪毅吃。

2018年,这位老人弥留之际,让人给徐洪毅打电话,想着看看他。“大娘给我钱,让我帮着操持她的身后事儿。”

还有几名孤寡老人的身后事儿,也是徐洪毅操持着给办的。“我就像是他们的亲人,送他们最后一程。”

有的孤寡老人病了,徐洪毅也带着他们去医院看病。

有一位流河镇的孤寡老人,每次来这儿吃完饭之后,都会帮着徐洪毅打扫卫生。“我也帮不了别的,就帮着你打扫打扫吧。”老人对徐洪毅十分感激。

还有一位70多岁的大爷,每周日带着他的残疾儿子来吃饭。徐洪毅觉得爷俩特别不容易,临走的时候,或是让爷俩多捎点儿菜,或是多拿几个包子。

近年来,不少孤寡老人住进了养老院。“原来最多的时候每周来吃饭的有60多人,现在来吃饭的老人少了,也就二三十人。”

徐洪毅说,哪怕只有一位老人来吃饭,他也管到底。

(本版图片由徐洪毅提供)

2024-04-15 本报记者 祁晓娟 青县爱在天下慈善协会的志愿者坚持每周给孤寡老人做一顿“好饭”,还帮助老人们解决实际难题,这一干就是10多年——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148.html 1 “老人的事,我们都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