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3日
第04版:04

“星期宠”售卖乱象调查——

买来的宠物犬为何活不过一周

“把狗带回家没两天,狗就出现了呕吐、拉稀等症状,于是送回宠物店治疗,当时给开了药打了针,可是没过几天,狗狗就死了。”来自云南的沙女士去年年底看到某社交平台的“萌宠”广告推送后,在一家宠物店里购买了一只吉娃娃犬,在购买时被商家捆绑消费了高价狗粮,没想到买到的还是带病宠物。

在宠物陪伴需求渐增的大背景下,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宠物时却被“坑”。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网友都有与沙女士一样的经历,宠物在购买时状态良好,但在购买后一周内就会出现咳嗽、呕吐、便血甚至死亡等多种问题,网友称之为“星期宠”。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相关吐槽和投诉不在少数。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在购买宠物时还遭遇过商家加价、捆绑销售的情况,而之后宠物频繁生病甚至死亡,却遇到维权困难等问题。

“星期宠”大肆售卖

短时间内生病死亡

今年2月初,江苏南京的林女士在网络平台搜索到一家本地的宠物店,前期线上沟通让她觉得对方态度负责、宠物品相好、价格也合适,于是相约现场挑选,最终花费1600元购买了一只比熊幼犬。

林女士告诉记者,小狗刚带回家时很活泼,但是第3天就开始生病,出现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商家坚称自己卖的狗没问题,只是还不适应新环境,过两天就好了。林女士本以为小狗的状态会自行缓解,然而,到了第5天,小狗死了。林女士联系商家协商赔偿,但商家拒绝赔偿并表示是林女士自己喂养出的问题。

“宠物狗买回来后一直养在笼子里,按商家的要求一天只喂两顿,喂的也是从商家处购买的过渡粮,这么短时间内生病、死亡,难道不是在店里时狗狗就已经患病吗?”林女士感到不对劲,上网搜索店名后,发现不少南京本地网友表示自己在这家店买到过“星期狗”。

按照林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又联系了该店的另外几名顾客。南京居民王先生说自己去年在这家宠物店买了一只金毛幼犬,带回家还没一周就死了。

记者采访发现,网络平台上直播、推广、低价“引流”,随后实体店交易并逐步涨价是“星期宠”卖家的常见套路,此类卖家在谈及宠物的健康情况时往往闪烁其词。

事发后商家拒担责

消费者往往难维权

历时3个月,购买到“星期狗”的袁女士艰难维权成功。

2022年年初,四川达州的袁女士在某宠物店花费1000元购买了一只柯基犬,购买后第6天,柯基开始拉肚子,并且状况越来越不好。袁女士带着柯基前往宠物医院救治,不到3天,柯基在宠物医院死亡。

袁女士随即联系商家要求赔偿,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不回消息,不接电话,打了12315投诉热线当地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介入后,商家才开始联系我”。动监局对双方进行了调解,袁女士提出,商家应赔偿买狗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商家则表示仅能赔偿一半买狗的费用并且不承担治疗费用。双方意见不一致,袁女士开始收集相关证据,并从网上找到了商家的营业执照。几天后,袁女士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起诉状和各种材料。

袁女士认为,柯基购买后不到一周即发病,10天内死亡,商家有很大责任,不仅应赔付买狗费用,还应赔偿治疗费用,共计2680元。最终,商家在诉前调解时妥协并同意赔偿1500元。

记者调查发现,袁女士这样买到“星期宠”后维权成功的例子极少。很多被商家欺骗购买到“星期宠”的消费者或自认倒霉,或因证据留存不足而无法成功维权。即使是维权成功的消费者,也仅是要回买宠费用和医疗费用,而商家在赔偿后仍照常经营、推广。还有一些商家会主动与消费者签订购买协议,并在协议中注明“支持当场检测,一旦售出,概不负责”。

宠物店内能吃能喝、活泼可爱,看起来十分健康的小猫小狗,为何到家后短期内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记者咨询了一位业内人士,对方介绍,犬瘟热、犬细小发病一般就是7天,而宠物在店内看起来情况良好则很有可能是商家进行了操作,“血清、肾上腺素、强烈兴奋剂,3针打完就掩盖了,等买家把宠物带回家后才会慢慢暴露”。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店家故意售卖有病的宠物,还在合同中规避责任的行为涉嫌违法。

据《法治日报》

2024-04-13 “星期宠”售卖乱象调查——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026.html 1 买来的宠物犬为何活不过一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