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52岁的律师周先生喜欢品尝美食,尤其是“生腌”,基本每周要吃三四次。近日,他因发烧持续大半个月而就诊,被发现同时感染了包虫、猪带绦虫、曼氏裂头蚴3种寄生虫。
记者近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周先生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数十倍、肝功能异常,经杀虫、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已出院。
周先生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喜欢到各地品尝美食。他对蛙肉、蛇胆等来者不拒,对海鲜更是喜欢,尤其爱吃生腌鱼、虾、蟹、贝。发病前几个月,他基本每周要吃三四次“生腌”。前一段时间,他开始发烧,体温最高39℃,肚子也不舒服。因偶有咳嗽,他以为是流感,但自行服药后效果不明显。发烧大半个月后,他来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检查显示,他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到正常值的几十倍,肝功能异常,且影像检查显示肝脏上密布着小脓肿。结合他喜欢吃“生腌”这一点,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杨凤玲初步判断是寄生虫感染。进一步检查显示,他的包虫抗体、猪囊尾蚴抗体、曼氏裂头蚴抗体均呈阳性,确实是寄生虫感染,且包括包虫、猪带绦虫、曼氏裂头蚴3种。
据介绍,感染包虫主要是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等时,经消化道感染的;感染猪带绦虫,一般是因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受囊虫感染的肉制品或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虫卵会在人体内长成成虫;曼氏裂头蚴的感染途径则包括生食或半生食含裂头蚴的蛙肉、蛇肉、黄鳝、泥鳅或鸟肉等。这3种寄生虫可寄生在多种组织、器官,产生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后遗症和永久损伤。
“酒腌、醋泡、盐腌等不能完全杀灭生肉中的寄生虫和细菌。”杨凤玲提醒,海鲜和淡水鱼、虾、蟹、贝中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包括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异尖线虫、棘颚口线虫等,如果生食后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显著超标,就要警惕寄生虫感染的可能了。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