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第04版:04

黄骅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杨靖文业余时间当起了足球教练

孤独症患者的足球队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摄影报道

“推球,前后推球!”绿茵场上,杨靖文大声提醒着一位球员,眼看着球传到了脚下,那名球员却站在那里没有动,等到反应过来,他轻轻抬脚踢球,足球缓缓滚向一旁。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揉球、前后推球……杨靖文(右图)不厌其烦地演示着简单的动作,却没有人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对这些动作。通过不断练习,慢慢地,有人做对了动作,杨靖文一脸欣喜。

原来,杨靖文带教的是一支特殊的足球队,队员全部是孤独症患者。

业余教练

组建“星星的足球队”

哨声吹响,训练结束。杨靖文和球员们在一起,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复盘当天的训练,说说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看着球员们一个个和家长离开,杨靖文松了口气,这次训练,孩子们又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让他很开心。

杨靖文今年48岁,是渤海新区黄骅市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工作人员。闲暇时,他每周会义务教孤独症患者踢球。如今,他“执教”这支球队已经两个多月了。

杨靖文从小就喜欢踢足球,有近40年的球龄。前段时间,一位朋友找到他,想请他带自己的孩子一起做做运动,朋友家的孩子就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杨靖文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可是他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翻阅了许多关于孤独症的资料,发现适当运动确实对这些患者有帮助,思索再三,他决定试一试。

得知杨靖文可以试着带孩子运动,朋友又联系了几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渐渐地,便有了如今的这支17人的球队。

一个动作

教了几十遍

杨靖文的球员们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二十一二岁。杨靖文带着他们从最简单的动作练起,家长从旁辅助。即使这样,大家完成起来依旧十分吃力。

这并没有让杨靖文气馁,“我们不是在培养运动员,而是希望通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多接触外界,和更多人交流。”杨靖文说。

起初,球员们不知道足球是什么概念,更别提射门、带球这种动作。杨靖文发出射门的指令,家长扶着孩子的腿,把球往球门方向踢出去。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能明白什么是射门。

开小差、不听话、闹情绪……虽然作了充足的准备,但真到了训练时,教学的困难程度还是超出了杨靖文的想象。

足球是需要规则和配合的,这恰恰是孤独症患者缺乏的。基于球员们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安全,杨靖文将大家训练时的间距有意拉大,让大家既可以互动,又有了独立的运动空间。在教学上,杨靖文将动作进行分解、再分解,一个动作反复教上几十遍,从简单到复杂,语言教授和动作示范同步进行,力求让队员们能够听得懂、跟得上、学得会。

孤独症孩子的

回头一笑

在与球员们接触后,杨靖文也学到了一些和他们沟通的技巧。比如说话要简短明确,如果需要打手势,一定要在他们面前进行。

“我尝试通过一些简单的互动小游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开朗。”杨靖文说。每次训练开始前和队员们完成动作后,杨靖文总是带着微笑和大家挨个击掌,对于大家在球场上的点滴变化,他和家长们一样欣慰。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球员们对于训练的场地、环境越发熟悉,对杨靖文也更加信任,大家注意力提升了,都或多或少有了进步,这给了杨靖文更大的信心。

杨靖文希望这支球队能成为孩子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出口,只要孩子和家长们需要他,他就会一直义务带领球员们练下去。

“看到孩子们完成动作后的庆祝动作和不经意间展露出的笑容,我特别欣慰。有个孩子回家前,回头冲我笑了一下,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欣慰。”杨靖文说。

2024-04-02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摄影报道 黄骅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杨靖文业余时间当起了足球教练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4139.html 1 孤独症患者的足球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