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第12版:12

《沧州城》背后的故事

明代瞿佑《乐全稿·乐全诗集》抄本

清朝乾隆《沧州志》卷十六

■本报记者 马艳

●很多沧州人描写沧州城、大运河时,都喜欢引用明代古诗《沧州城》,很多沧州地方志中也都收录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诗文真的是地方志中记录的那样吗?诗中描写的那座高高的沧州城就是运河岸边曾经的幞头城吗?

“沧州城,城何高,城上楼橹城下濠……只今偃武弓矢櫜,但见运河绕郭流滔滔……”轻轻吟诵这首明代文学家瞿佑写的《沧州城》,瞬间就把我们拉回到沧州大运河那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很多沧州人在描写运河时,都喜欢引用这首古诗。

日前,记者在编辑泊头作者江浩的一篇文章时,发现他引用的《沧州城》,诗文和记者之前看到的不一样。仔细比对后,记者发现,之前读到的《沧州城》与这首相比,除了有个别字词不同外,还少了很重要的一句诗文。

记者联系沧州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吴树强惊喜地说,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委托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祖胤蛟,找到了收藏在日本内阁文库的瞿佑《乐全稿·乐全诗集》抄本的电子版资料。

六百年前,他途经沧州,留下诗篇

在瞿佑的《乐全稿·乐全诗集》中,《沧州城》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沧州城,城何高,城上楼橹城下濠。往年相厄值两豪,龙跳虎踯怒咆嗥。阵云陡起战声鏖,落日无光照白旄。只今偃武弓矢櫜,但见运河绕郭流滔滔。高桅大柁长短篙,自南饷北连千艘。漕夫叫噪挽卒劳,朔风刮面穿征袍。我倚船窗望远皋,手掬清波照发毛。朗诵招魂歌楚骚,忧心为汝徒忉忉。

吴树强介绍,这首诗写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十八日前后,宣宗朱瞻基在位,距明成祖朱棣永乐(1403-1424)时代结束仅4年。《乐全诗集》序跋中记载,瞿佑于明宣德三年的九月十一日启程,经亲友送到通州,在张家湾上船。九月十六日夜宿天津卫(《梦谒吴山城隍庙》小注),九月二十日,立冬,已走过连窝驿,即连镇。据诗集序言记载,瞿佑当时已经82岁,年老还乡,沿运河一路南行。

瞿佑是明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学家。明宣德三年,瞿佑离开北京,在通州张家湾登舟,之后到达南京武定桥。这一路,瞿佑写了很多诗作,将宣德三年的运河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下来,描绘了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繁华景象、历史人文,为后人探究当时的运河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沧州城》就是瞿佑当时诗作中的一首,整首诗首先回忆了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靖难之役,之后笔锋一转,将人们从那场战争中带到千帆竞发的运河之上。最后,作者倚窗望着远方,手捧清水,看着自己白发,发出“忧心为汝徒忉忉”的感慨。

被收录于沧州地方志,但缺失了重要的一句

瞿佑的《乐全稿·乐全诗集》中收录的《沧州城》从内容上看是相对完整的,属于中国古诗词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怀古诗。这类诗借怀念古迹、咏叹史实,来达到感慨兴衰的目的。

吴树强查阅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沧州志》、明万历时期的《河间府志》、明嘉靖时期《河间府志》,以及四库全书本《北河纪馀》中关于古诗《沧州城》的记载,均缺少“往年相厄值两豪”这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指当时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南下进攻朝廷,恰恰表明了瞿佑在追忆当年的靖难之役,借此抒发感慨。

同时,吴树强认为《乐全稿·乐全诗集》中收录的《沧州城》全诗内容更加可信。因为这是瞿佑的个人诗集,且在诗集前面有他的自序。

在《乐全稿·乐全诗集》中,《沧州城》这首诗题目之下还有这样一段注文:大军南征,前将军徐都督于此拒战而殁,遂乘胜进略山东。

这个故事是说,建文二年(1400年),徐凯驻守沧州(今旧州)。沧州城墙是土城墙,当时有的地方已坍塌。徐凯带领士兵和民众加紧修补。而此时,燕王朱棣认为这正是攻取沧州的好时机。便佯装征伐辽东,而暗令大将张玉率军在天津直沽南下,奔袭沧州。

燕军一路偃旗息鼓,不走大道,避开青县、长芦等重镇,从东边绕路,到达沧州。

徐凯得到的消息是燕军征伐辽东,所以放松了警惕。燕军突然兵临城下,一举攻下沧州。

诗中的沧州城是“卧牛城”而非“幞头城”

或许是因为少了这句表明历史事件的诗句“往年相厄值两豪”,很多沧州人会误以为,这首诗描写的沧州城,就是运河东边的沧州古城——幞头城。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记者来梳理一下这两座古城的存续时间:明建文二年(1400年),沧州古城(卧牛城)在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中被毁;明天顺五年(1461年),幞头城在运河岸边创建。

瞿佑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经过沧州,写下《沧州城》这首诗。由此可推断出,当年,瞿佑写下这首诗时,幞头城尚未创建。

“沧州城,城何高……”在瞿佑的笔下,那座消失的沧州城(卧牛城)高耸巍峨。沧州作家王敏之在《狮城探秘》中,写到沧州古城(卧牛城)的创建年代,地方史书中均未记载。他推测,卧牛城创建可追溯到汉代初期。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作为文学家的瞿佑一定是早有耳闻,更何况还有于他而言,刚刚过去20多年的那场战争。

王敏之在《狮城探秘》中推断,唐宋时期的沧州古城(卧牛城)城墙高达10米。而幞头城在史书中记载城高2丈5尺,相当于8米多。这样看来,鼎盛时期的卧牛城城墙真的很高,只是到了明代已经破旧不堪了。

如今,我们已无从查证,到底为什么这首诗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地方志中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我们只希望能够跟随古人走过的足迹,探寻历史的脉搏,寻找到更多不被人发现的惊喜。

2024-03-28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3704.html 1 《沧州城》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