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第05版:05

盐山农民魏玉才运用传统榫卯工艺——

制作400余辆马车60余顶花轿

本报记者 吴艳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大花轿

魏玉才介绍自己手工打造的马车

八抬大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身着古装互拜天地的新郎新娘……一场中式婚礼日前在盐山县韩集镇南马庄村举行。在众人簇拥下,新郎新娘体验了一次“穿越式婚礼”。

新娘乘坐的花轿是盐山县边务镇魏郭庄村村民魏玉才手工制作的。

耗时3个多月制成大花轿

说起61岁的魏玉才,村里人都夸他多才多艺。他不仅精通木工,还擅长绘画和室内外装潢设计。

3月26日,笔者见到魏玉才时,他正在自己的厂房里忙活着,为一顶花轿做最后的拼接工作。“这顶花轿是发往山东一家婚庆公司的。”魏玉才说。

魏玉才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木匠。小时候物资匮乏,那些做木工的工具就成了他最爱的玩具。每当爷爷和父亲干活时,魏玉才就在旁边认真看,慢慢地,刨子、墨斗、钻、角尺等工具他都能熟练使用。

“我12岁就会做小椅子、小凳子,14岁就能做小马车给小伙伴玩儿。除此之外,我还喜欢画画。我舍不得用铅笔,就拿着树枝在地上画。我稍大一些,想做个什么物件,会先构图,然后将图画下来,再去做。”一说起自己制作技艺的启蒙,魏玉才一脸自豪。

上世纪90年代,魏玉才在北京从事室内外装潢设计工作。他设计制作的家具,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002年,电视剧《还珠格格》热播。紫薇出嫁时坐的大花轿给魏玉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中看到了商机。“我一直有自己创业的想法,最终决定做中式婚礼就是从电视剧里得到的灵感。”

魏玉才说,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中式婚礼更是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对这条创业路,他充满信心。因此,他辞掉北京的工作,带着妻子回老家创业,想开办一家中式婚庆公司。

当年,网络不发达,为了了解中式婚礼的程序,魏玉才买来许多古装电视剧的光盘,重复看了好多遍。“要做,就要做到原汁原味。”

为了尽量还原中式婚礼的原貌,魏玉才在杭州的一家专业公司定制了凤冠霞帔、状元服、马褂等道具。

可是到定制最重要的婚礼用品——花轿时,魏玉才却犯了难:当时国内制作花轿的厂家少之又少,他能联系上的加工厂要不就是粗制滥造,要不就是价格昂贵。最终,他决定自己制作一顶花轿。

为了找到古代花轿的实物模型,魏玉才来到天津古文化街。他围着一顶展示花轿转来转去,并偷偷测量了花轿各部位的尺寸。

回家后,他用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花轿的图纸画了出来。第二天,魏玉才就忙着选木料、锯木头,忙活开来。“虽然多年没有摸这些做木工的家伙什,我却没有感到生疏。”

3个多月后,一顶精致的大花轿就制作完成。

“憋了一口气”

魏玉才制作的花轿是根据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花轿实物打造的,分为轿框和轿帷。榆木轿框做工精细,色泽温润,再罩上杭州定制的绫罗帷幔,古色古香。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顾客上门了。中式婚礼的推广并非易事,魏玉才雇人抬着花轿在周边县市人多热闹的公共场所为中式婚礼进行宣传,每次围观咨询的人不少,却没人预订。

妻子有些着急,魏玉才却很淡定:“我觉得咱们的花轿迎亲比汽车迎亲更有意义,中式的凤冠霞帔也比婚纱更喜庆。别着急,会有客户上门的。”

一个月后,魏玉才接到了第一个订单。预订的是一位朋友,他看中了魏玉才手工打造的大花轿。

当古装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在村庄中穿梭而过时,喜庆的大红花轿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尝试中式婚礼。

一次,魏玉才接到一位李姓顾客的电话。李先生想租用魏玉才的仪仗队伍。李先生是沧州人,在青岛工作,回老家举办中式婚礼。李先生在青岛定制了包括迎亲花轿在内的全套婚庆服务,唯独缺仪仗队的人。

魏玉才劝说李先生用他的花轿,可李先生坚持用青岛那家婚庆公司的花轿。

“这是对我们不放心呀!”魏玉才心里憋了一口气。

虽然顾客不用他的花轿,但魏玉才也将花轿运到了婚礼现场,他想着和青岛运来的花轿比一比。

可当魏玉才看到另一顶花轿的时候,他心里一下就敞亮了:“当时我长舒了一口气,不管是样式还是做工,我的花轿可比那顶花轿好太多了。”

两顶花轿一对比,李先生也露出了后悔之意。

几个月后,李先生再次打来电话,询问魏玉才能不能带着花轿去青岛。原来,李先生的青岛朋友在他婚礼上见到了魏玉才的花轿,觉得古典、大气,想在结婚时使用。

这是魏玉才第一次带着自己的花轿走出沧州。自己的手艺被认可,魏玉才自信满满。

自那之后,魏玉才的花轿走出了沧州。他带着这顶花轿去过天津、石家庄等地。

后来,魏玉才在一些旅游景区发现,无论是娱乐项目、户外拍照还是影视拍摄,都有可能用到花轿。于是,魏玉才不满足于只做婚庆,他打算把自制的产品卖出去。他开始尝试联系一些旅游景区。起初,景区并不买账,对魏玉才的产品缺乏信心。为了证明自己,魏玉才邀请一些景区负责人前来参观。出自魏玉才之手的大花轿,无论质量、色泽、外形都可圈可点,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就这样,花轿“出嫁”的市场逐渐打开。

从花轿到马车

“老魏,结婚可不光是坐人抬的花轿,还有一种是在马车上装的轿子,你要是能有那种马车就更好了。”一位客户的提议让魏玉才有了新的想法。

可没想到,做马车的想法让魏玉才忙活了两年。

魏玉才的父亲当年是做马车的一把好手。幼时的记忆依然深深刻在魏玉才的脑海中。

一辆马车需要100多个卯、20多块雕刻、几百块零部件,都得手工打磨好,利用榫卯原理拼接起来。“能不用钉子就不用钉子,能不用胶就不用胶。”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印在魏玉才的脑海中,他也一直坚守着祖传技艺,坚持用纯手工制作。

马车制作需要60多道工序,画图设计、选木料、雕花板、做车轮和辐条、拼接……每一道工序魏玉才都格外精心。

两年后,一切从零开始的魏玉才终于做好了第一辆马车。遗憾的是,这辆为婚庆制作的马车,还没有接婚礼,就被朋友推荐给《闯关东》剧组,被剧组买走了。

之后,魏玉才又做了一辆马车。马车被卖到了海兴。这让他看到了马车、花轿的新市场。于是,他更加专注于马车、花轿制作技艺。

魏玉才制作马车,不仅坚守祖传的技艺,还坚持用榆木。

“榆木有韧性、黏性,不容易变形,做马车的榆木越老越好,我都是找别人拆房子拆下来的老榆木。”魏玉才笑着说,这些年,他为了收集老榆木,经常打听谁家拆老房子,一听说有拆的,就赶紧去找。

除了木材坚持用老榆木,魏玉才还尽量把马车、花轿做出古典韵味。他认为现在雕刻很难实现,于是就跑遍全国收集购买老花板。朋友们都知道他有这需要,纷纷给他提供老花板的信息。如今,魏玉才家中有近500块老花板。每次他设计完一辆马车,就根据马车样式挑选合适的老花板,再把老花板打磨、刷油,让老花板重新焕发光彩。因为他的马车是纯手工制作的,受到很多客户欢迎,许多外地客户都慕名而来。

3辆马车卖往德国

“广东冈宁《让子弹飞》影视基地、河北正定‘荣国府’87版红楼梦拍摄基地以及安徽歙县古城景区、贵州净心谷景区、山东朱家峪景区、北京居庸关景区等多个旅游景区,还有婚庆公司、婚纱摄影基地都曾在我这里定制花轿和马车。”魏玉才说。

去年,魏玉才还将3辆马车卖到了德国。经过魏玉才的粗略统计,已售出400余辆马车、60余顶花轿。

笔者采访时,一位客户打来电话说,魏玉才的马车有质量问题,车身部分开裂。魏玉才当即自信地反驳:“我的产品绝对没有问题。你的车肯定是受到了外力的撞击。”

听魏玉才如此一说,对方才道出了实情:确实是因为意外导致马车侧翻,发生了碰撞才导致的车身开裂。

魏玉才说:“我做的东西自己心里有底,轮胎坏了可能,榫卯结构的车体是不会坏的。”

“你可以仔细看看,没有用一颗钉子。”魏玉才向笔者介绍着自己的产品,这种榫卯工艺的巧妙之处在于,所有木头与木头的连接处,都采用凹凸结合,高与低、长与短,互相支撑,彼此受力,磨合时间越久,越紧凑,不受外力的话是不会损坏的。

魏玉才说,唯一遗憾的是,女儿、儿子都觉得这项技艺赚钱少,不愿学习,“但我觉得只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收入高低无所谓,如果有爱好这一技艺的人来找我学,我一定倾囊相授。”

2024-03-28 本报记者 吴艳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盐山农民魏玉才运用传统榫卯工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3682.html 1 制作400余辆马车60余顶花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