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7日
第04版:04

沧州师范学院第六批援疆支教学生在轮台县开展教学,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他们有的是“新手小白”,有的是三次援疆支教的“老师傅”。为了激励孩子们,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甚至使出了“糖衣炮弹”——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们”

本报记者 何晓玲

胡优为学生们上课。

宋腾傲和学生们谈心。

阚子昂在上课。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在这里,我们的青春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昨天,沧州师范学院学生宋腾傲满怀激情,谈起在新疆支教的生活。

3月11日,沧州师范学院第六批援疆支教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新疆轮台县,开始了支教生活。其中,既有第一次援疆支教的“新手小白”,也有第三次援疆支教的“老师傅”。这段时间,他们在新疆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感动。

“老师,

你真的回来了!”

今年读大四的宋腾傲是沧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这是他第三次到新疆轮台支教。

宋腾傲第一次到新疆支教,是在大三下半学期。他原本想给自己增加一些人生经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是到了新疆以后,他就“不想走了”。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在这里,孩子们更需要教师。”宋腾傲说,新疆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如果我们不在这儿,老师人手不够,有的课程都开不起来。”

宋腾傲来到新疆后,在位于轮台县群巴克镇的轮台县第五小学教8个班的书法。“孩子们虽然基础不太好,但是求知欲很强,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宋腾傲手把手地教学,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有需要的孩子进行单独辅导。

“老师,你是坐飞机来的吗?”“老师,你们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和宋腾傲谈心时,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宋腾傲第一次支教期满回沧州的时候,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老师,你别走好不好……”学生们哭着挽留他,让他也禁不住湿了眼眶。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定会再回来。

这句承诺兑现的时候,是大四上学期,宋腾傲再次报名援疆支教。

回到新疆后,他主动要求来到轮台县第一中学分校。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里最缺老师;二是他教过的学生,有一部分升学后来到这里。在这里惊喜地再次见到宋老师后,很多学生围了上来,连蹦带跳地说:“老师,你真的回来啦!”

经过两次援疆,宋腾傲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觉得,留在新疆、建设新疆,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宋腾傲计划报考新疆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将来向新疆学生传授更丰富的知识。他说,要为孩子们做实事,能多帮一点儿就多帮一点儿。

今年3月,沧州师范学院的援疆队伍再次出发,宋腾傲也得以在毕业前第三次到新疆支教。

这次,宋腾傲又回到轮台县第一中学分校。除了上课,宋腾傲还承担着学校德育处的部分工作。“这次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又把我围住了。他们特别热情,挨个上来和我握手,把我的手都攥疼了。”宋腾傲笑着说。

前几天因为晚自习值班,宋腾傲没来得及吃饭,晚上8点多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候,平常一个很调皮的孩子竟然细心地发现了老师的状况,及时送给他一块馕。宋腾傲说,当时自己心里别提多热乎了。

“这里的孩子非常淳朴、热情、真诚。这是我三次援疆支教最大的感受。”宋腾傲说。

孩子们听懂了

再继续往下讲

相比宋腾傲这位“熟面孔”,沧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胡优是第一次到新疆支教。

胡优很早就想到新疆支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学校征集第六批援疆支教人员的时候,得知自己符合条件,胡优马上就报了名。

胡优也被分配到轮台县第一中学分校。因为学校的历史教师比较缺乏,胡优暂时被安排教八年级的历史,后续还会代课教七年级的语文。

胡优是位重庆姑娘。得知她要到新疆支教,家人非常支持。她的父亲还专门查询了资料,告诉她一些注意事项。

“我父亲说,当地学生可能基础比较薄弱。他让我用心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胡优也确实做到了。因为当地学生普通话水平不太高,胡优上课时会特意放慢语速。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她会询问学生们,确定他们听懂了,才会继续往下讲。

作为一个重庆妹子,胡优在新疆也有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她有吃饭时喝汤的习惯,而当地的饮食让她觉得“有点干”。“这里风沙很大,气候干燥,总感觉皮肤紧巴巴的。”胡优笑着说。

“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让他们有所收获,我个人遇到的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胡优说,孩子们现在都很喜欢上她的课,笔记本上都写得满满当当的。为了更好地教学,胡优还会利用休息时间研究试题,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

为激励孩子们

使出“糖衣炮弹”

“在这里,我找到了当教师的成就感。”沧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大四学生阚子昂说,这是他第二次到新疆支教。

初次到新疆支教,阚子昂在轮台县第一中学分校担任3个班的历史老师。他针对当地学生的特点,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不太强,就先带着他们准确理解课文,让他们明白每一段的大意。做练习题也是这样,先分析题目的意思,理解了以后再做。”就是靠着这套教学方法,阚子昂带的一个班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排名第一。这大大增加了他支教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阚子昂还使出了“糖衣炮弹”。

“平时我用自己领的补贴,给孩子们买点零食和文具。谁课上表现好、进步快,我就奖励谁。”阚子昂说,这一招很有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有个孩子一开始上课不太认真,后来在阚子昂“糖衣炮弹”的激励下,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喜欢上了他讲的课,并成为他的“铁杆粉丝”。

阚子昂告诉记者,学校里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的是孤儿。阚子昂特别注意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上学期到新疆支教,阚子昂发现有个孩子因为家庭原因,经常不上晚自习,有时一个人躲在操场上哭泣。阚子昂经常找这个学生谈心,并给他买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次到新疆支教,阚子昂发现这个孩子开朗了很多,每天都会上晚自习,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我觉得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调适他们的心理,教会他们怎样乐观地面对生活。”阚子昂说。

又有10人

赴轮台支教

沧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自成今年接手学校的援疆支教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带领学生们到新疆轮台支教。

周自成发现,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轮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设施较为完备。每个教室都宽敞明亮,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这里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师资力量不够,专业人才匮乏。学生们前来支教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周自成说。

周自成介绍,2019年起,沧州师范学院开展对新疆轮台的支教活动。目前,沧州师范学院已累计派出200多名学生赴新疆支教。其中,9名学生选择留在新疆,继续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

今年,沧州师范学院还将结合沧州的文化特色,开展“文化润疆”活动。

据了解,今天又有10名沧州师范学院的学生赴新疆轮台支教。其中,两名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学生,将在轮台县第一中学开展武术教学。他们将把“武术之乡”的精气神儿带到那里,向学生们传授沧州武术。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4-03-27 本报记者 何晓玲 沧州师范学院第六批援疆支教学生在轮台县开展教学,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他们有的是“新手小白”,有的是三次援疆支教的“老师傅”。为了激励孩子们,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甚至使出了“糖衣炮弹”——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3066.html 1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