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华
三月,阳光洒满山谷,为大地带来暖意,同时也唤醒了沉睡的风筝。
30余年前的一个春日,在那个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小山村,风筝成为了我们最真挚的伙伴之一,它承载着我们对天空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那些年的风筝,都需亲手制作。风筝的蒙面由废旧的书本剪裁拼接而成,提线和放飞线则选用家中用于捆绑物品的耐用麻线。记得那一天,我们在屋对面的田野上展开了“飞翔计划”。那片田野地势平坦而开阔,极适合奔跑放飞风筝。
在哥哥的娴熟操控下,风筝在我们头顶上空稳定飞翔。在他的牵引下,风筝在蓝天上舞动,我在一旁兴奋地奔跑,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看着哥哥如此轻松地驾驭风筝,我也跃跃欲试。哥哥看出了我的渴望,便将风筝交给我。然而,风筝在我手中却变得不听话了,挣扎了几下后便迅速坠落。哥哥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掌握放风筝的技巧,他严肃而专注的表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在指引着一艘巨轮破浪前行。他告诉我:“放风筝不仅要顺应风向,还要学会在逆风中寻找平衡,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在他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放风筝的要领,风筝也在我的操控下重新飞上了蓝天。哥哥带着温和的笑容提醒我:“紧盯它,别让它从你的视线中消失。”我郑重地点头,双手紧握线圈,全神贯注,深怕一不小心风筝就会从我手中挣脱。
那时的我们没有太多的玩具,但风筝给了我们无尽的乐趣。有时,我们也和小伙们一起跑到山坡上,放飞我们的心愿。那些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翻飞,就像在舞蹈。它们的尾巴随风摆动,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大家会比赛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那种简单的快乐,如今想来依旧让人心生暖意。
时间如同那飘逸的风筝,不知不觉间飞逝。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风筝的日子,如今已成为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我和哥哥先后离开小山村,到城市追逐梦想。每当春风再次吹过这片土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放风筝的日子。那是一种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是一种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关于梦想的美好记忆。风筝虽然已经飞远,但它留在心中的那份感动和温馨,却永远无法割舍。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读诗,当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他眨巴着眼睛:“爸爸,什么叫纸鸢啊?”我告诉他后,他点了点头:“原来就是风筝啊,你带我去放风筝好吗?”
周末时分,我和孩子在小区门口买了一只精美的燕子风筝。我们一起到郊外放飞,就像当年哥哥教我一样,我带着孩子收线、放线,让风筝顺风、逆风。渐渐地,那只“燕子”稳稳在我们头上飞翔,孩子开心地在阳光下奔跑。
我抬头看了看蓝天下的风筝,心里不禁感慨,它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的态度。我又想起了在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放风筝的往事,那是哥哥当年手把手教我放风筝的温暖,是我们在山村岁月里共同编织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