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摄影报道
头盔、骑行服、手套、锁鞋……晚上7点,市民刘玲穿戴整齐,骑上自己的爱车,来到与朋友约定好的地点,开启了夜骑生活。
在沧州,像刘玲一样的骑行爱好者还有很多。有人选择骑行是通勤需要;有人骑行是为了锻炼身体;有人骑行是为了休闲放松,欣赏沿途风景;还有人通过骑行扩大社交圈……骑行,俨然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爱上骑行的人理由各不同
为了骑车上下班,市民杨磊曾花2000多元购买了一款自行车。
杨磊家与单位相距8公里,打出租车成本太高,坐公交车虽然省钱,但需倒车、耗时长,如果早高峰遇到堵车还会迟到。相比之下,轻便的自行车省时又方便。“每天通勤选择骑车,就可以自己掌控时间。”
市民李杰和丈夫是在退休后才接触骑行的,他们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身体。家住运河边的李杰经常看到很多骑行爱好者结队出行,她颇为心动,于是动员丈夫和她一起加入其中。
“退休后时间自由了,可我爱人不是‘宅’在家里,就是约朋友吃饭。”李杰认为长此以往不利于身体健康,得换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她和丈夫开始跟随骑行的队伍锻炼。在她的带动下,丈夫也渐渐体会到了骑行的乐趣。
“沿运河堤顶路骑行,感受运河四季变化的风景,享受和骑友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身心特别放松。”和刘玲有共鸣的人不在少数。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大家通过剪辑好的短视频分享着自己的爱车、骑行路线以及沿途的风景。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将骑行作为一种社交新方式。
“今天去哪骑?”“啥时候组织活动?”“明天下午骑车的请接龙”……开春以来,某骑行团微信群里消息不断,每天都有骑友发出不同的约骑邀请:出发地点和时间一敲定,三五个人一拍即合,就能即刻出发。
骑行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组建骑行微信群仅1年,群里已加入了近200名骑行爱好者,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73岁,其中女性居多。
中高端车型“一车难求”
春暖花开时节,选择户外骑行的人群日益增多。“骑行热”带动了自行车销售,围绕骑行的周边产品销量也是直线上升。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自行车商铺,发现不时有市民前来选购。
“近两年,买自行车的人的确多了,尤其从去年开始,买公路自行车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沧州美利达新华区专卖店经理张佳愉经营自行车行10余年,还是第一次遇到骑行热潮。
张佳愉告诉记者,销量增加的同时,店里一些中高端车型还出现了断货现象,即使补货,也需要几周时间。“比如一款售价21800元的美利达瑞克多6000车型,就经常断货。”
据介绍,市面上销售的自行车大致可以分为山地车、公路车和通勤车三种。由于骑行运动的兴起,速度更快些的公路自行车比较受骑行爱好者的欢迎。公路自行车又分平把公路自行车、弯把公路自行车和砾石公路自行车。
张佳愉表示,入门级别的公路车有更多现货,主要是因为配件可以实现国产化。而中高档公路车的碳纤维是进口的,国外的零部件从生产组装再到门店销售,时间跨度较长,所以现货较少。
记者看到,店内货架和展台上安放着数十款不同类型的自行车,价格从1000元到50000元不等。“其中,以3000元至8000元价位的中端自行车销量最好。”张佳愉介绍说。
记者看到,除了自行车,头盔、前后灯,包括骑行摄像仪也成了骑行者的“标配”。讲究点的骑行者还会配备手工皮把手、彩色车轮、个性化骑行服等。
张佳愉介绍,专卖店以前销售的产品以自行车“独大”,周边产品很少。自去年10月开始,他在店内专门开辟出部分区域,加增了头盔、骑行手套、锁鞋、把带等产品。
正确骑行,享受运动快乐
“骑行运动有助于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专注力、肢体协调性和稳定性;成年人坚持骑行则可以加强人体心肺功能,提高下肢肌肉力量,还能使人身心愉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沧州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队教练刘春秀说。
刘春秀提醒骑友,骑行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首先,骑行者要选择合适的座驾,尤其要注意调整座椅的高度和舒适度。选购自行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身材比例来选择适合的自行车。
其次,骑车的姿势非常关键。正确的骑车姿势为上半身放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曲,便于腰部弓曲;降低身体重心,防止由于车子颠簸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握把,臀部坐稳车座。当骑车时间较长时,要注意变换骑车姿势,并适当休息。
另外,骑行前要提前规划好路线,根据自身体质情况设定骑行距离。“建议骑行者佩戴头盔、眼镜、手套等,长途骑行最好随车携带水壶、气筒等物品。最重要的是,尽量选择空旷地带,注意安全和路况,遵守交通法规,不与机动车抢行。”
最后,刘春秀提醒骑行爱好者,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