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4日
第05版:05

目前,我市持证社会工作者有1197人。他们在助老、护幼等方面发挥专长,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一束温暖的光

本报记者 李小贤

“从一开始的迷茫,到能帮人们解决一个问题,我的成就感满满的。”今年26岁的社工王荣荣说。

王荣荣年轻有朝气,说话就笑,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有时,她会骑着小三轮车去给老人送餐。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奶奶每次看到她都特别开心,“丫头,你又来了,我就喜欢看你笑”。

在沧州活跃着一批像王荣荣一样的社工,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专长,为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一些问题。

社工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社工与志愿者有所不同。志愿者,也就是义工,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的,无需专业背景,没有报酬。社工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报酬。目前,大部分社工机构的收入来源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和社会及基金会的资助。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沧州市注册社会工作组织已达12家。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从2019年的256人发展到1197人,去年有583人通过了社工资格考试。在3月19日世界社会工作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近沧州几位社工,为您讲讲他们的故事。

“研究生社工”

王荣荣考大学时,录取专业被调剂到了社会工作专业。那时,她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也不知道将来能找份什么样的工作。

带着这份懵懂,王荣荣进入了大学校园。“我们的专业课程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我们还学习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服务。”王荣荣说。

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取了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

“深入学习后,我更加明白社工确实是一门助人的专业,但它有自己的学科体系、专业理念、工作方法和服务技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实践历练。”王荣荣说。

王荣荣实习时,去了北京的一家社工机构,参与到了社区社工站的建设中。

在那里,她主要进行社会调查,和其他社工一起策划开展居民们喜欢的社区活动。

手工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居民参与。她过得很充实。

2023年,回到沧州的王荣荣加入到一家社工机构。她开始跟着资历老的社工参与到助老项目中。

每次,王荣荣和其他社工、志愿者一起为老人服务时,都感触颇深。“每位老人的情况不同,说话时的技巧、聊的主题都不同。”王荣荣说。

一位老人的家中多次遭遇变故,导致情绪低落。王荣荣等人组成小组,上门陪伴老人,帮她疏解情绪,并持续进行跟踪。经过多次的倾听陪伴,老人的心情逐渐变好,身体也有了好转。

“我的一些同学去了广州、深圳,那边的社工行业发展得比较成熟。他们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青春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投去了一束温暖的光。”王荣荣说,她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社工岗位,帮助更多的人。

从帮扶老人到心理疏导,从看护儿童到医疗救助,从调解纠纷到法律援助……社工服务不仅形式越来越多样,而且内容也越来越全面。社工以专业、精准的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小美好”。

帮困境儿童学会“自助”

“看我屋子收拾得怎么样”“这是我炒的土豆丝”……孙素云的手机微信中经常会“蹦”出这样的消息。原来这是孙素云帮扶的孩子在给她发“打卡作业”。

今年55岁的孙素云是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作为一名社工,孙素云在帮助困境儿童时,始终遵循着“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她期望通过帮助困境儿童,增强困境儿童的独立性,而不是依赖性,让他们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孙素云以前是一名志愿者,多年来一直行走在公益道路上。在做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渐渐觉得在公益方面可以做一些专业化的事情。

2019年,孙素云和朋友注册了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那之后,他们把社工服务重点放在了帮助献县、泊头等地的困境儿童上。

3月10日,孙素云和志愿者又去看望了小丽(化名),为她家送去了一张床。小丽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智力残疾。和孙素云等人接触多了,小丽活泼了很多。

这次去,孙素云等人还教小丽收拾屋子。孙素云说:“小丽家比较脏乱,我们帮她把房子彻底打扫了,但不会每次都那样做。我们会引导着小丽自己做些家务,提升生活技能。”

“在残缺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我们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孙素云说,其实,这些年在帮扶困境儿童的过程中,她和团队成员也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润苗计划”从2020年开始实施。“润苗计划”包括居家帮扶、团体与小组活动、21天生命成长营。社工及志愿者会从个人卫生、生活技能、身心健康、学习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帮助孩子们。目前,“润苗计划”帮助了87位残缺家庭的困境儿童。

今年13岁的小浩(化名)是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直帮扶的一个孩子。他的父母、祖母均有残疾,生活上得不到正常照顾。

除了为小浩送去生活物品、给他做心理疏导,孙素云等人每次去小浩家还会教他一些生活技能,如收拾房间、做简单的饭……孙素云还带着小浩参加了21天生命成长营。

小浩在生命成长营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练习生活技能,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今,小浩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照顾家人。

孙素云说,目前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在为2024年的“润苗计划”进行募捐,她希望将募捐来的钱更好地去帮助困境儿童。

陪伴高龄空巢独居老人

曹淑丽是市力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也是一名社工。

“做每个项目,我们都要进行调研评估,制订解决方案和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目标没有达到,要及时调整。项目结束后,还要对项目进行评估。”曹淑丽说。

每当说起推进的项目,曹淑丽都很自豪。她说:“我们社工机构自有的大运河慈善助老家园,承接政府的‘益适夕阳红’慈善助老示范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曹淑丽记得,2021年,她刚到运河区明珠社区开展助老项目时,早晚会带着居民锻炼身体,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社区调研和居民需求调研,她了解到了高龄空巢独居老人们的就餐难的问题。

当年,由市民政局推动指导,市力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汇聚市慈善总会、明珠社区等多方力量创办了大运河慈善助老餐厅。助老餐厅在明珠社区运行后,市力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工组织的优势,联合志愿者,每周一到周五为辖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等服务。

“这几年,在助老餐厅我接触了40多位老人,他们每家的情况,我都如数家珍。看到他们吃上热乎午饭,我打心底高兴。”曹淑丽说。

年过八旬的董大爷午饭总是凑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让高血脂、高血压、便秘等找上了他。助老餐厅运行后,解决了董大爷中午就餐的问题。他经常对社工和志愿者说,“来助老餐厅,是他每天最高兴的事”。

助老餐厅每天上午11点开餐,过了11点半,看到常来的老人没到餐厅打饭,社工或志愿者就会赶紧给老人打电话问问情况。

面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社工、志愿者也会上门送餐。在明珠社区内,一对老夫妻身体不好,老人的孩子每天忙工作,还要奔波照顾老人。助老餐厅的出现,让一家人连连称赞。大家会轮流将饭菜送到老夫妻家中。他们还链接医院等社会资源,为老人上门义诊。

“我们与志愿者一起帮助老人,但不能代替他们的家人。助老餐厅周一到周五提供午餐,周六周日,我们会将老人‘交还’于家庭,让家人陪伴他们。”曹淑丽说。

社工和志愿者还专门走进老人们的家中,倾听老人的心声。在一次次陪伴过程中,为老人们注入生活自信。

除了为老人助餐、提供倾听陪伴服务,社工还会和明珠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孵化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

“现在明珠社区有一支‘搭把手’志愿队伍。这些志愿者能更好地关注到老人的情况,及时帮助老人。”曹淑丽说,老人们每一次微笑,都会让她很有成就感。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孙素云(左)帮助困境儿童学会“自助”

曹淑丽陪伴老人

2024-03-14 本报记者 李小贤 目前,我市持证社会工作者有1197人。他们在助老、护幼等方面发挥专长,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1749.html 1 一束温暖的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