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京一小区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相关部门初步分析为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一时成为众人议论和探讨的话题。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为防范火情的发生,市区多个小区加强了“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宣传整治力度。有的小区电梯内加装阻车器,有的小区正在加紧增设充电桩。对此,多数居民认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才是“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关键。
车辆都停小区外
居民步行回家
为避免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等安全问题,运河区吾悦华府小区采取的措施是:所有车辆在小区外停放、充电。
3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运河区吾悦华府小区看到,居民刘女士在小区门口旁边的便道上停下电动自行车后,拎着菜走进小区。小区内几乎没有车辆,显得宽敞整洁。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自从一年前入住小区以来,电动自行车一直不能进入,只能在小区外停放和充电。“开始觉得有点不方便,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刘女士说。
记者看到,小区内有11栋楼,东面和北面各有一个出入口。东面大门两侧安装了40个充电桩。北面大门一侧有一个大一些的车辆停放处,这里能容纳50多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居民马先生说,小区面积不大,电动自行车停在外面,避免了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这样安全隐患减少了,多走几步路他也能接受。
而住在小区南排的住户有不同的观点。一位居民说,他住的楼离两个门口都不算近,有时回家要拎着大包小包走一段路,觉得有点不方便。
在这个小区单元楼内,一则“夺命只需100秒”的宣传彩页介绍了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危险瞬间:电动自行车短路后30秒出现明火,3分钟火焰温度达1200摄氏度,火势达到顶峰。浓烟迅速充斥整个楼道,居民一旦吸入毒气体就会昏迷,随后窒息。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为确保安全,小区实行人车分流。由于地下车库无法进出电动自行车,经过社区、物业和居民代表多次商议后,决定电动自行车一律停在小区门外。为此,物业在两个门口陆续增加了充电设备,还在门口准备了小推车供居民使用。随着居民入住率的不断提高,物业会根据居民意见,进一步优化充电桩车棚、增加小推车数量等措施。
电梯加装阻车器
车辆进入即停运
为了避免电动自行车上楼,一些小区物业在电梯内安装了阻车器。有的小区正在筹备安装,有的小区已经安装运行了一年多。
运河区嘉禾一方西区一年前便陆续在55部电梯内安装了阻车器,还有14部电梯正在安装中。记者来到小区,正看到一位男士推着电动自行车准备进电梯。电梯门刚打开,电梯内便开始大声循环播报“电动自行车禁止进入电梯”的语音提醒。即使推车进入电梯,电梯门也无法关闭。
据介绍,阻车器主要是通过电梯顶部安装的智能摄像头进行自动识别。当摄像头识别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会立即发出语音警告。物业工作人员说:“安装上阻车器后,开始居民觉得生活不方便,时间一长,确实有效避免了一定数量的电动自行车上楼。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电动自行车上楼停放或充电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居民李女士说,以前早晨上班时,很多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下楼,人车挤在一起,电梯使用效率不高,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电梯里安装阻车器后,电梯里不再有车辆,上下楼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记者了解到,市区皇家壹里小区、天成明月洲等小区已经安装了阻车器一年多,推电动自行车上楼的情况改善很多。目前,凤凰城、滨河龙韵等小区也正在筹备电梯内安装阻车器的事宜。
增设充电桩数量
后期维护是关键
“我认为阻车器不能‘一安了之’,居民为电动自行车后续充电的问题必须解决。”市民张先生说,在家里或楼道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隐患较大,所以,增加小区内充电桩的数量才是关键。
记者走访发现,现在一般高层小区内都安装了充电桩,但是由于高层住户较多,有的小区充电桩的数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有的小区充电桩被“僵尸车”或不充电车辆“霸占”,不能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物业做好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在运河区嘉禾一方西区记者看到,每栋楼旁都规划有大大小小的停车位,甚至还有摩托车停放区。在一栋楼前,不需要充电的车辆停在一处,需要充电的车辆停在充电区域。车辆分开有序停放,互不干扰。
运河区皇家壹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小区内目前设有3000多个充电桩。如果居民正常使用,能满足基本需要,由于居民都集中在晚上充电,而且有不充电的车辆占据了充电桩,导致充电桩的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他们已经加强巡逻,及时挪走长期占据充电桩的车辆。
天成明月洲小区的崔女士说,有一次,她的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后没有及时拔走插头,别的居民看车辆已充满电,便帮忙拔下插头,并在微信群里通知了崔女士。从那以后,崔女士找不到充电桩时,也会帮忙拔下充满电的插头。“这一年来,我们小区居民多数都在楼下充电,已经形成一种默契,没有人为此发生矛盾。”崔女士说。
提高安全意识
改变生活习惯
前几天,运河区御河新城小区一位居民在微信群里提醒,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充电,希望个别居民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在楼下充电桩充电。这条消息引来不少邻居点赞和支持。
记者从消防部门了解到,2021年8月1日,应急管理部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作出了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市民王先生表示,充电桩设在哪里,如何收费,都应该听取居民的意见,程序上公开透明,设立充电桩时进行公示,居民参与讨论,社区、物业和居民商讨出最合适的方案,使充电桩的价格被居民接受。从楼内充电转到楼外充电桩充电,其实是人们一个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消防、物业、社区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多种宣传,全社会共同努力,“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问题才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吾悦华府小区外的停车棚设有充电桩
电动车进入电梯时,阻车器喊话提醒
电梯内张贴“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