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元宵节期间,市公安局命名的“刘亚斌式班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少年警营”教官团队担负大运河(沧州)首届新春灯会的执勤任务。3月2日19时40分,团队4名队员在园博园1号门执勤时接到求助。
原来,在游玩过程中,任丘女游客王某因食物过敏,身体出现严重不适。队员们迅速行动,驾车载着王某和她的丈夫赶往最近的药店,买了抗过敏药。王某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少年警营”教官团队队员所做的,只是众多“刘亚斌式班组”服务群众的其中一件小事。1年多来,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先后评选命名了24个“刘亚斌式班组”。“刘亚斌式班组”的民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传承发扬刘亚斌精神。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24个班组传承接力棒
2022年5月7日,市公安局运河分局网安大队三级警长刘亚斌不幸殉职。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刘亚斌式班组”创建活动。目前,共有两批24个班组被命名为“刘亚斌式班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少年警营”教官团队、盐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户籍室、东光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元曲警务站、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形象岗等在服务群众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先后入选。
“刘亚斌式班组”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了英模精神,营造出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获命名的单位更是动力倍增,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家事来办,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工人被轧断手指
交警紧急护送就医
1月4日14时30分许,在海河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形象岗交警贾熙宇和李冰正在执勤。一辆私家车突然停在路边,司机急切地降下车窗向他们求助。
“我车上有一名工人被工厂设备轧断了手指,急需送到医院救治。我对路况不熟悉,怕耽误治疗时间。民警同志,能不能帮帮我们?”司机急慌慌地向两名交警介绍了情况。两名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问清求助人想去的医院。“打开双闪,跟着我们!”两人当即驾乘警车,拉响警笛,一路飞驰,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载着伤者的车辆安全到达医院,为伤者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上图)。
1月24日,伤者家属专门找到两名交警,向他们送上一面锦旗,对他们的热心相助一再表示感谢。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很自豪。”两名民警表示,为人民服务,他们时刻准备着。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形象岗民(辅)警已救助、帮助群众140余次,收到群众送来锦旗20面、感谢信(电话)40余封(次)。
一男子跳湖轻生
东光民警救他上岸
2月16日12时35分,东光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元曲警务站执勤民警在东光县铁佛寺景区进行日常巡逻。他们突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站在一座拱桥顶端,已将身上的衣物脱下挂在桥栏杆上。民警赶紧上前,男子却直接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中。
此时正值春节期间,众多在此游玩的群众聚集围观。民警迅速处置,一边疏散围观群众,一边向水里的男子喊话,劝他赶紧上岸。眼看男子的身体在湖里浮浮沉沉,熟悉水性的民警立即穿戴好救生装备,带着救生圈、救生绳,乘坐景区游览船,迅速靠近男子。看准时机,民警紧紧抓住男子,奋力将他向岸边拖去。最终,在当地派出所民警和消防救援大队队员的帮助下,民警将男子救上岸。由于他们救援及时,男子身体并无大碍。
民警询问得知,这名男子是阜城县人,因家庭问题产生了轻生的想法。看到男子情绪依旧低落,民警暖心地对他进行劝慰和开导。最终,男子解开心结,表示不会再做傻事。直到男子的家属赶到将他接走,民警这才返回工作岗位。
入社区进学校
进行安全教育
2023年3月,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与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合作共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少年警营”。“少年警营”教官团队始终以典型为示范、以榜样为引领,积极参与创建“刘亚斌式班组”。今年1月,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被命名为沧州市公安局第二届“刘亚斌式班组”。荣誉加身,他们不敢懈怠,继续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2月27日,为协助社区做好安保工作,教官团队5名教官来到新华区米苏阳光社区,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进社区”团建活动。他们向社区安保人员科普了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进行了徒手解脱动作的专项教学,讲解了防爆器材的性能及使用方法。随后,他们还组织社区安保人员进行了实操演练。
2月29日10时,教官团队7名教官联合沧州市新华区消防大队队员,来到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为师生们宣讲校园消防安全,提高消防意识。活动中,教官王冠杰通过视频、图片、提问等多种方式授课,积极与同学们互动,让他们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随后,他们还组织同学们进行了模拟火灾疏散演练,让同学们掌握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
送迷路女孩回家、帮群众找回丢失的手机、识破骗局为群众挽回巨额损失……在沧州市公安局局长信箱里,一条条受助群众的留言证实着24个“刘亚斌式班组”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行动,更证明了他们的初心与担当。服务群众,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