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倩 摄影报道
在沧保路沿线,有一个村子叫西大汉。西大汉村隶属河间市行别营镇,紧邻沧保路,村里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槐。古槐夏季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冬季盘虬卧龙,更显古老苍劲,一直“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苍老、神秘的古槐
记者在西大汉村,紧邻沧保路的北侧,找到了这棵千年古槐。远远望去,古槐就像一位慈爱的老人,迎接着远方而来的孩子。
走近这棵写满沧桑的古槐,看到它树身粗壮,一个长约1米的树洞赫然在目。古树在距离地面约2米的地方开始分枝散叶,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枝干向四周伸展着,生命力极强的向上伸展着,好像要钩住远方的云彩;有的向下伸展,已经贴近地面,仿佛要去触摸一下自己古老的树根。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爱惜这棵古槐,不仅用围栏将它保护起来,还在它的枝干上系上祈福红绸。有的红色已经褪去,应该是被系在树上很久了,有的则是颜色鲜艳,为古树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为冬日里光秃秃的枝干增添了一些生机。
围栏一侧挂着标识牌,上边标注了古树的编号、科属、树龄等信息。从标识牌上看到古槐树龄已经1000年了。
面对这棵上千年的古槐,崇敬之感油然而生,触手可及的沧桑与厚重、沉着与炽热扑面而来。记者环视四周,古槐的北侧有一个超市,名为“古槐商店”。记者猜想这超市的名字大概也是取自这棵古槐。
古槐超市的老板马红印今年60岁,经营这个超市已经35年了。说起这棵古槐,他如数家珍,就像在介绍自己的一位家人。“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过,这里原来地势很高,建有庙宇。现在这棵古槐的西侧,还有一棵槐树。”马红印说。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庙宇与另一棵古树都消失在滚滚红尘里了。如今,只留下这棵古槐,依然生机勃勃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给它生长的空间
“夏天的时候,我站在窗台前,一开窗树枝就哗啦啦地闯进来了。”马红印描述的这个美好场景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他告诉记者,原来他家的房子就在古槐北侧,房子的一部分都被古槐的树枝遮挡着。“夏天,大树遮挡着烈日,屋子里虽然凉快,但也会比较暗。当然,大树下也是村民们夏日聚集闲聊时最喜欢的场所。”马红印说。
2010年,马红印重新修建房屋。为了生活便利,也为了给古树留出更多的生长空间,他将房子整体向北迁移。“有一些古树会有枝干枯死的情况,这棵槐树一直枝繁叶茂,非常茂盛,没有一点枯枝。它旺盛的生命力实在让人感叹。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才行。”马红印说。
春天已经来了,仔细观察,古槐那蓬勃伸展的树枝仿佛已经透出丝丝绿意。一辆辆汽车在古槐旁飞驰而过,颤动的树枝也好像在招手示意。马红印告诉记者,沧保路原来没有这么宽,古槐也没有紧邻公路。后来沧保路扩建,公路便扩展到了古槐旁。马红印说:“当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来查看现场的情况。路要修,但是树不能挪。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心愿。”
“守护”的传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棵千年古槐是生命的象征,它历经无数个春夏秋冬,依然傲然挺立。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更给人信仰和力量。马红印告诉记者,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古树救人的故事。
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一位战士因为受伤掉了队。敌军在后方追捕,距离他越来越近。紧急情况下,这位战士便藏身在大槐树的树洞里,最终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后来,他在村里养好了伤,又重新投入到战斗中。
看着靠近树根处那个硕大的树洞,思绪万千。虽然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已经无法证实是真是假,但代表着人们对于这棵古树美好的朴素愿望。千百年来,这棵古树饱经风霜,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生活在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