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上高三的露露多次向父母说她不想去学校。一提上学的事,她便会胸闷难受。出现露露这种情况的学生,在市中心医院心理科门诊并不少见。
有些学生一上学就肚子痛、胸闷、作呕……但到医院检查身体却没问题,这些症状都是“开学综合征”。记者了解到,每年在开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到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就诊的学生及家长会明显增多。市中心医院心理科门诊主任刘焕珍一天接诊过10多个“不想上学”和“害怕上学”的孩子。
一上学就难受
回家后就没事
露露的妈妈赵女士告诉记者,露露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假期快结束时,一提开学她就肚子疼。家人带着露露去医院进行各种检查,结果均显示她身体正常。赵女士认为她这是不想上学的借口,便没有在意。
开学第一天,老师给赵女士打来电话说,露露总是呕吐、胸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上课。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赵女士赶紧将孩子接回家。“孩子一回家就什么毛病都没了。”赵女士说,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带孩子到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就诊。
刘焕珍和赵女士沟通后表示,孩子从“假期模式”切换到“校园模式”时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加上面临高考,露露感到压力倍增。最终,露露被确诊为“开学综合征”。目前,露露正在接受治疗。
脾气暴躁易失眠
不少孩子挺“反常”
有类似苦恼的还有市区的齐女士。她的儿子鸿宇今年上初一。刚升初中没多久,他就迷上了打游戏,并从“游戏小白”成为“游戏高手”。寒假期间,鸿宇一直沉迷在游戏中。临近开学,齐女士发现,本来开朗的鸿宇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脾气还特别暴躁。
“孩子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面对如此“反常”的孩子,鸿宇妈妈很不解,只好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刘焕珍的开导下,鸿宇说,他平时学习压力大,只能通过游戏排解。他不愿意和同学沟通,害怕去上学。刘焕珍表示,鸿宇的情况属于“开学综合征”。
市区的琳琳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假期里,她每天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开学前一周,琳琳出现失眠的情况。想到入学后又会开始紧张的学习,琳琳想尽快调整作息时间。
可是,已经习惯晚睡的琳琳,不管怎么尝试都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着。这些天来,她晚上睡不好,白天总是没精神。想到马上就要开学了,自己却天天睡不着,她急得直哭。经医生检查,琳琳也被确诊为“开学综合征”。
多沟通多运动
保持规律作息
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呢?刘焕珍表示,前来就诊的孩子年龄多在12岁至18岁之间。“开学综合征”一般出现在开学前后,孩子生理上会出现失眠、头晕、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开学综合征”背后可能存在孩子恐惧、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以及适应性障碍等问题。家长应鼓励、引导孩子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并引导孩子及时调整心态。
另外,孩子应学会调节情绪、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远离电子产品并降低对它们的依赖程度。
“一般来讲,开学1周到1个月左右,‘开学综合征’的情况会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如果这些症状有持续加重趋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医院就诊。”刘焕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