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第10版:10

年轻人“断亲”的思考

本报评论员 李晨光

春节是亲友团圆的日子,如今一些年轻人却选择“断亲”,拒绝走亲,拒绝热闹。有的年轻人回家过春节,不住家中住酒店;有的则外出旅行过年,享受清静的假期。“断亲”的背后,是年轻人自我意愿的表达。

(据2月26日《沧州晚报》4版)

在这篇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年轻人如杨梓艺一样选择在酒店预订住宿,不愿回家过年;张爱君选择与丈夫出游,避开亲戚聚集的热闹;孙策更是将年终奖用于独自享受旅行。他们对于春节回家团聚这一传统方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年轻人为什么选择“断亲”?一方面,是为了逃避社交的尴尬和压力。年轻人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传统的走亲访友式的社交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一些亲戚在聚会时相互攀比、言语不当,都加剧了这种“断亲”现象。

另一方面,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年代,年轻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不是过多地消耗在社交活动上。与其在亲戚间无所适从地“尬聊”,不如把时间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这种“断亲”现象并不是对亲情的否定,而是对于固有的社交方式和亲情定义的重新思考。

年轻人的选择,折射出了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心理需求的改变。我们需要在保持亲情的同时,更好地顾及年轻人的选择与需求。毕竟,亲情应该是真挚的、舒适的,而非沉重的负担。

当然,对于家长和长辈们来说,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并不易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常常会感到孩子们的“断亲”是任性与不懂事。如何在保持传统亲情交流的同时,更好地顾及年轻人的选择与需求,是一个需要用时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

老一辈有老一辈的交往方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心理诉求,在与传统的适应、磨合、对抗中,年轻人在重塑自己与他人的边界。

2024-03-01 本报评论员 李晨光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0465.html 1 年轻人“断亲”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