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
第15版:15

凝注笔端桑梓情

——读《故乡的炊烟》

■寒朴

前几天,收到王贵新同志给我寄来的亲笔签名的散文集《故乡的炊烟》。晚间,我挑灯夜读,反复品味,贵新笔下的乡情亲情、街坊旧事,写得亲切、质朴、天然,给人一种陶醉的真情享受。

我与贵新老兄交往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相知相交的老同事了。我们是廊坊师专中文系的校友,我是1976年毕业的工农兵学员,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贵新是个学识丰富的人。在30多年前的盐山县委机关里,他手不释卷,爱读书,善写作,是有名的笔杆子。在他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读书是一种快乐与享受,他带着激情走进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经年累月,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在县委组织部,他在县委宣传部,我在三楼办公,他在四楼办公。两人天天见面,相知很深。1995年6月份,我撰写了一篇题为《浅谈建立党政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的理论文章。当时报刊上这方面的文章少见,我写起来还着实费了些劲,前两部分一气呵成,最后一部分怎么写总拿不准。不得已,我跑到四楼向贵新去请教。片刻,该写什么,怎么写,他几句话说得一清二楚。有贵新的帮忙,晚上一会儿我就把稿子写成了。

这篇文章首先由山东《领导科学报》刊发,并荣获1995年《领导科学报》理论文章一等奖,受到孙清民总编的褒奖。时过境迁,我不时想起这篇文章获奖的事,深感贵新是功不可没!

贵新是个勤奋耕耘的人。他自幼热爱写作,当公社“八大员”时,已是小有名气的文人。大学毕业后,无论是在普通工作岗位还是领导岗位上,他始终是一位勤于文坛耕耘,留下一串串坚实脚印的“老黄牛”。《故乡的炊烟》收入的40多篇散文,是近两年他留住乡愁、不忘传承,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人文记忆和时代缩影,生动再现了故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变迁。提醒孩子们要继承前辈爱国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做无愧于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贵新同志作为一位老党员、老干部,闪烁着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博深的人生智慧和鲜活的人生故事,那意境美、情感真,富于浓郁生活气息,香甜爽润、感人肺腑的篇篇美文,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深厚的道德修为。

贵新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故乡的炊烟》全书分为“赤子情深 ”“街坊旧事”“村头即景”“广阔天地”“戏迷影痴”“岁月如歌”“民俗风物”“乡情永续”“附录”9辑共45篇。边读边品,作者感恩、感怀、尊重的高尚与质朴动人心弦。

《故乡的炊烟》开篇,一种敬仰与感怀让人动情。“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在作者的心灵深处:可爱的故乡——祖祖辈辈相依相守,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我魂牵梦绕的童年,有我白发苍苍的爹娘。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情地把你向往……

品读《与娘一起过生日》,最朴素、最简练的白描手法跃然纸上。作为长子的贵新,小时娘给过生日,大了给娘过,老了陪娘一起过。“去年,娘实在走不动了,我们把娘的华诞又搬回了家里,或楼房,或土屋,娘在哪里我们就把生日过到哪里,哪里就是温馨的家。”

作者写道:“如今,一向喜热闹的老娘已习惯了独处,老人家需要的是子女们更多的交流和陪伴。我们正按照娘的意愿悄悄在做……”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泪流满面,贵新夫妻、兄妹对老娘的一片孝心,实在可敬可赞,令人动容。

读完《情凝笔端写乡愁》,是一种惊喜,又是一种享受。退休后,在县关工委副主任岗位上的贵新为释怀这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绵绵情愫,受命编“史志”,放声唱“村名”,深情温“旧梦”,这种向上而不离众、质朴而不粗俗、通透而不费解的担当作为,读来让人深思、感怀!

留住“乡愁”,启迪后昆。我相信,盐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推出的这本有情怀、有温度、有品位的青少年乡土教育读物,一定会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对于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实事、好事。

2024-02-27 ——读《故乡的炊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0115.html 1 凝注笔端桑梓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