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
第07版:07

19人分别向银行贷款,请了同一家公司担保。19人均按时偿还了贷款,但担保公司拒绝退还担保保证金。为此,19人将担保公司告上法庭——

“法官+律师”,一次调解19起纠纷

本报通讯员 周雯婧 张柔佳 本报记者 张楠

近日,吴桥县人民法院法官联合律师一起努力,终于做通了一起案件中的被告公司负责人的思想工作,使被告和19名原告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

19人还完贷款

担保公司拒退保证金

张强(化名)等19人分别与某银行吴桥支行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向银行贷款,某公司为原告进行担保,并收取贷款金额5%的担保手续费和贷款金额5%的担保保证金。若张强等人按时向银行偿还全部借款,某公司则退还担保保证金。之后,银行分别向张强等19人的账户放款。张强等人各自按期偿还了银行全部贷款后,某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担保保证金。为此,张强等19人分别将某公司告到吴桥县人民法院。

被告两次拒绝调解

竟反诉被侵犯名誉权

吴桥县人民法院法官王景翔在详细了解案情后,认为多起案件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从减轻当事人负担,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等角度考虑,决定将19起案件合并诉前调解。

某公司负责人在接到法院调解通知后,为19名原告没有与他们充分沟通便起诉感到十分气愤,多次拒绝法院调解。被告的态度致使诉前调解陷入僵局。

无奈之下,法官本着及时化解纠纷原则,决定依法适用小额诉讼进行审理,并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尝试庭前调解。没想到,被告到场后,再次拒绝调解,并就此案提出管辖权异议,且认为此案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法官经过进一步审查,根据小额诉讼程序出具了管辖权异议裁定书,依法驳回被告方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此时,被告怒气未消,竟对19名原告提出反诉。被告表示,原告的行为侵犯了其自身名誉权,要求原告对其作出赔偿。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反诉的案件不适用于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因此转为简易程序继续审理,调解工作再次失败。

当事人庭上斗气

“法官+律师”调解成功

庭审中,被告赌气提出新证据,使简单案件变得复杂起来。被告的行为激怒了原告,导致双方在审理中对事实阐述不一,对退还金额、退还方式等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让诉讼变成了斗气。

为避免“一判了之”,实质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法官仔细分析案情,积极想办法,终于发现了案件的突破口——被告聘请的律师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让被告较为信服,能够劝说被告配合调解。于是,法官专门邀请律师共同为被告做调解工作。

起初,被告态度坚决,依旧抵触调解。在法官与律师共同努力沟通、开导下,被告认识到调解对于维护公司声誉、缓和双方关系、节省时间成本等方面均有诸多益处。经过法官和律师多轮释法明理,被告情绪逐渐稳定,原告也做出让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至此,在法官和律师的合力调解下,这场涉及人数较多的系列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2024-02-27 本报通讯员 周雯婧 张柔佳 本报记者 张楠 19人分别向银行贷款,请了同一家公司担保。19人均按时偿还了贷款,但担保公司拒绝退还担保保证金。为此,19人将担保公司告上法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0092.html 1 “法官+律师”,一次调解19起纠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