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思维
在伦敦的街上有三家裁缝店,老板们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先后在自己的店铺前亮出一个广告牌。
最先挂出广告牌的老板,写的是:本店拥有伦敦最好的裁缝。
第二位老板见了,立即挂出广告牌:本店拥有英国最好的裁缝。
看到这里,人们以为第三家裁衣店的老板会挂出这样的招牌:本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缝。
不料,那老板亮出的是极其普通却绝妙的广告:本店拥有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
此招牌一打出,便吸引了很多顾客的到来。
第三个裁缝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认清了自己当下的处境。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另外两家裁缝店,而服务的对象不过是经过自己店门口的顾客。
眼前的对手才是真正的对手,现实的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裁缝思维”。
旁观者思维
在哲学史上,有一头叫做“布利丹”的驴子。
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捆同样的草料让它吃。这头驴子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吃哪一捆。最后,它在两捆草料之间饿死了。
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就是那头“布利丹的驴子”。
在你反复纠结的时候,机会也和你擦肩而过。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总是执着于眼前,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
认识不全面做出的决定,总有一些风险,不如旁观者看得清楚。
当你面对选择犹豫不决时,不妨试试旁观者思维。用第三者视角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选择。
跳出当下的困局,纵观整个人生,眼前的问题就会清晰很多。
静,让心更清明
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心浮气躁之人,做事容易出错。而内心安静之人,身上往往有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木匠在干活时,将手表掉落在满是刨花和锯末的地上。
他焦急如焚,寻找自己的手表。可他越是着急,就越是找不到。
天色逐渐变暗,几个徒弟也一起来找,仍一无所获。木匠便让他们回家,明天再找。可一会儿工夫,他的小儿子便找到了手表。
木匠惊奇地问道:“我们那么多人都没有找到,你是怎么找到的?”
儿子便说:“夜深人静之时,我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顺着声音,就找到了。”
安静,往往比喧嚣更有力量。意外发生时,唯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心中若是被烦扰打乱,结果就会越来越乱。
抛开纷扰,回归平静,多听从自己的内心。静下来,一切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