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第09版:09

“套餐”莫成“套路”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记者调查发现,春节期间,不管是大众餐饮还是高端餐饮,包间基本已经订满,有的餐馆甚至连大厅也是一桌难求。然而,餐厅火爆的背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限时消费、限定最低消费、定金不退等,让不少消费者深感无奈。

(据2月8日《沧州晚报》10版)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有时会遇到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在餐厅不能点菜,必须点套餐。不仅仅是年夜饭这一顿,节后的几天都是如此,这似乎已成为了一种“行规”。

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表示理解,毕竟春节时人手紧张,商家推出套餐能省去不少麻烦和成本;更多的人却表达了不满,“吃了一顿饭,生了一肚子气”“菜不合口味,剩下了一大桌子菜”“感觉商家就是一副‘爱吃不吃’的态度,这让人受不了”“主打一个‘贵’字,是不是这几天就得把一个月的钱都赚出来”等。

消费者的抱怨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端生事,而是对这种所谓的节日消费“行规”不认同。

其实,消费者并非是一味反对套餐,真正反感的是“被套餐”。设想一下,如果商家提供的“套餐”,包含合理的菜品,合适的价格,合心的服务,消费者又怎么会忍心拒绝呢?怕的是商家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忽视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正如新闻中所评论的,“高价套餐实质上是以格式条款强制消费者交易的行为,这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涉嫌强制消费,同时违背了绿色消费理念,造成了资源浪费”。

对于高价套餐绑架春节餐饮消费的行为,普通消费者很少去较真儿,这就更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回应民众的关切,做好市场引导,为消费者发声和争取利益,避免更多的商家采用这一模式。

顾客吃的是满意,商家赢的是口碑。作为商家来讲,就要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别把消费者当“韭菜”割,消费者才会喜欢你“这盘菜”。

2024-02-22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9572.html 1 “套餐”莫成“套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