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0日
第09版:09

揭秘游本昌 生命中的“爷叔”

游本昌

电视剧《繁花》落幕,余温不减,话题不断,演员们还登上了央视春晚与观众见面。

91岁南京籍演员游本昌凭借“爷叔”一角成为剧中“定海神针”,有关他的传奇在社交媒体流传,他以“不响”应对采访邀约,令观众对其艺术人生充满好奇。

近日,生活在南京的游本昌外甥施先生接受记者专访,打开传说中“爷叔”的真实一面。

跟王家卫聊了几个小时,决定接演《繁花》

施先生从一家著名出版社退休,曾参与游本昌的电视剧《济公游记》和几部电视片的编剧、策划等工作,也是话剧《最后之胜利——弘一法师》的文学顾问。他告诉记者,舅舅虽然在北京工作生活数十年,但亲人大多一直在南京,盐水鸭和小笼包始终是他爱吃的美食。

施先生说,其实家人们都希望游老能注意身体多休息,但他不愿闲着,一说演戏就精神焕发。跟王家卫用上海话聊了几个小时,决定接演《繁花》中爷叔角色。原本以为是3个月,没想到是3年。

施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外公、游本昌的父亲虽然从事财务工作,但爱好京剧、评话等传统艺术,使游本昌儿时就耳濡目染,后来走上了文艺道路。

此前,因为档案曝光,许多人了解到,游本昌祖籍南京,1933年9月出生于江苏泰州海陵区。

52岁的游本昌在塑造济公角色时,根和魂就源自往日积淀。施先生说,这个剧大获成功之后,“大家说他是喜剧演员本色出演,他颇有些无奈,其实自己并不认可,因为他是话剧演员出身,受过多年舞台训练,他可以演好喜剧,但并不只是喜剧演员。”

后来,游本昌又多次演过济公,还主演过电影《姑苏一怪》,参演《刀见笑》《画皮2》《剑雨》等大片。

最近,《繁花》里的“爷叔”火了,对游本昌来说,“最高兴的是,拿掉了身上的喜剧标签,突破无形的藩篱,让大家意识到他是一个出色的性格演员,根据剧中人物性格来塑造形象”。

大演员成就小角色,从艺遇到“爷叔”助力

施先生说:“常听舅舅游本昌讲他在上戏的表演老师对他的帮助。那是一位苏联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给他们讲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他们这一辈的演员在表演上都得益于这个体系。苏联专家对他非常认可。”游本昌在毕业公演话剧《一路平安》里演男二号,再次受到苏联专家的好评,并以毕业全优的成绩进了中央实验话剧院(现中国国家话剧院)。

进入大剧院数十年,游本昌塑造了多达70多个的次要角色。他坚守斯坦尼的一句名言: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游本昌在《繁花》中饰演的“爷叔”是宝总成功路上的引路人,撑起这部剧的格调。问及游本昌艺术生涯中的“爷叔”是谁,施先生认为,舅舅遇到好几位“人生导师”,其中恩师孙维世对他帮助最大。

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话剧院的演员们都向领导自报角色。游本昌在苏联话剧“列宁三部曲”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里自报扮演列宁。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能演无产阶级的领袖?“小伙子,你能行!”总导演孙维世,这位留苏的高材生有着独到的眼光。“你看他的剧照,头套一戴感觉就出来了,恰恰就很像”。最终,《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在中国敲响了,演出大获成功。

《繁花》中,爷叔教宝总做生意要学会“不响”。“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自我为难、为难别人的,都不响,做事要留有余地。”生活中不愿为自己多说,这是游本昌的“不响”。

2021年,游本昌成为被授予“国家话剧院终身荣耀艺术家”的六位艺术家之一。

济世为公为戏卖房,但从没有“出家”

“我外公是虔诚的佛教徒,有很多佛教高僧朋友,有一次看望兴慈大师时带着年仅6岁的游本昌,兴慈大师很喜欢这个孩子,说他有佛缘有慧根,于是外公就让他行拜师礼皈依门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指引,并不是出家。”施先生告诉记者,“网上有文章说,2009年,游本昌散尽家财,剃度出家。还有说儿女不管他,出家当和尚了,这些都是谣传。他当时其实是为出演弘一法师做准备,到大光明寺待了两个星期体验生活。”

2009年,已经76岁高龄的游本昌注意到一部表现弘一大师最后岁月的独幕剧剧本。他出资买断原作,由他的女儿游思涵加工提炼,扩展成多幕剧《最后之胜利》。

这部戏聚焦弘一大师生命最后的5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鼓励国人为救国争取最后的胜利。这个戏显然不是为赚钱而排,游本昌亲自登台主演,并且自己出钱打造这部话剧,从组建团队到外出巡演,耗费十年心血,国内外巡演150多场,在南京演过两轮,打动了无数观众。

游本昌遇到的一次重大人生危机是妻子杨慧华罹患癌症,施先生笑说,“大家为他安上一个为了生病妻子放弃事业的爱妻人设”,“其实舅妈本身就是医生,他们既相信科学也相信福报,他们开朗乐观心态很好,相亲相爱共同面对,既没有放弃事业也战胜了病魔。”

据《扬子晚报》

2024-02-20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9311.html 1 揭秘游本昌 生命中的“爷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