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门来,墙壁上两个巨型镜框中的“国色天香·牡丹”图与“祥和·孔雀”图分外醒目。猛地一看,以为是两幅画。凑近了细看,才发现原来是绣品。
而且,它们是用凤尾纱堆绣出来的,针脚极其细密。这些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将凤尾纱和丝绫堆绣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献县河城街后沿的同懋和织布厂,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尾纱代表性传承人李东方,对凤尾纱工艺已潜心研究了近30年。
● 崔儒靖 牛健存 魏志广 赵方圆 摄影报道
从北京到献县
1
“凤尾纱是一种染经织纬的棉布,摸上去手感非常柔和。看,纱上这些条带形的晕染图案,颜色都是由浅入深的,这样渐变的缤纷色彩,好像传说中凤凰尾巴上的羽毛一样美丽,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凤尾纱’。”轻抚着一卷由橘色到浅黄渐变的凤尾纱,李东方娓娓道来。同时,也揭开了这一华北地区独有技艺的神秘面纱。
“凤尾纱堆绣是一项独特的工艺,设计题材都是来自于生活和自己的灵感,取材比较广泛。看,从颜色渐变、明暗过渡、针法运用,都能体现传统文化底蕴和补花的技艺。”李东方说,“凤尾纱质地柔软便于粘贴,是制作丝绫堆绣最合适的材料。这是我为迎接龙年创作的‘金龙腾飞’,光龙的鳞片就100多个……”
凤尾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的服饰上就出现了凤尾纱的雏形。一直到清朝,凤尾纱在服饰、饰品、手工艺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到了近代,在一代代纺织人的努力下,凤尾纱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色织厂生产。
上世纪70年代,京献补花集团在献县建成,使得这种色布开始在我省得以应用。
由于定产定销的经营模式与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特点,北京色织厂经历了短时期的辉煌就走向了没落,于上世纪80年代解体,成为纺织业的历史。
1994年,李东方为京献补花集团提供补花、抽纱样品花,首次接触到凤尾纱。此后,她又去北京专门学习凤尾纱制作工艺。
这期间,她发现凤尾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于是在家乡办起了同懋和织布厂,专门生产凤尾纱。一经投产,产品就受到好评,订单也纷纷而来。
循古辟新谋发展
2
为了使凤尾纱生产工艺能够继续发展,李东方潜心研发新技术,终于在1998年研制成低碳高效的染织工艺,实现了凤尾纱生产由高能耗高污染向低碳环保的转变。
“我们的凤尾纱技术突破之后,为献县补花集团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我的爱人孟繁博在荣宝斋研学书画艺术,在他的引荐下,我们的凤尾纱为北京抽纱研究所恢复一度失传的堆绫工艺,提供了材料上的支持。”李东方说。
李东方制作的凤尾纱,是将高支棉纱,用永不褪色的环保士林染料与活性染料精制成90多种不同色系,再经过打轴、排色、整经等多重复杂精细工序制作而成的。
与其他的丝织物比较起来,凤尾纱的色彩变化更加丰富和巧妙。每一卷经过染制的凤尾纱,均是由深至浅依次变化的同一色系。
20年前,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同懋和织布厂开始转型,重点生产床上用品。然而,凤尾纱却从未停止生产制作,只是市场空间狭小,销量很少。李东方说:“我喜欢这门工艺,舍不得扔下。那几年,基本是拿生产床单、床品挣的钱,来维持着凤尾纱的生产。”
来到成品展厅,望着呈现出自然渐变色美感的凤尾纱补绣的各式台布、床上用品、工艺品,李东方侃侃而谈。
起起伏伏30载,李东方一直没有放下这项技艺。她又把凤尾纱加工成了各种精美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以同懋和织布厂为平台,她还带动农村妇女学习凤尾纱技艺,使她们成为“织娘”,目前已带动超过260人共谋发展。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3
在凤尾纱成品车间,一卷卷呈现着条带状晕染图案的棉布堆积在一起。那由浅入深的颜色,像极了我们在绘画作品中看到的凤尾。这便是李东方钻研凤尾纱技术的结晶。
“这些布料的晕色均匀严谨,制作工序繁琐,要经过摇纱、煮炼、漂染、烘干、打轴、配色、整经、掏轴、上机成型等多道工序。正是因为工艺复杂,才成就了凤尾纱独特的美。”李东方笑着说。
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凤尾纱曾一度是献县京献补花集团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凤尾纱也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以凤尾纱为原料制成的床上用品等既美观又耐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多年来,李东方在潜心研究凤尾纱制作技艺的同时,带领同懋和织布厂获得过许多荣誉。她们用凤尾纱设计的京剧脸谱挂饰曾荣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大赛优秀奖和河北省最美旅游特色产品提名奖。
最值得一提的是,从凤尾纱的产生、发展,一直到今天以其为原材料所制成的各种精美手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收藏家、艺术家的青睐。
北京工艺美术集团的作品大型丝绫堆绣座屏《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部分,被联合国世界粮食组织永久收藏,所使原材料就是李东方制作的凤尾纱。
李东方说:“每一块凤尾纱都是成千上万遍重复织出来的。在这种磨炼中,磨掉了我的杂念和烦恼,让我更加专注地坚守这项技艺。创作这些凤尾纱作品,不光让我变得心灵手巧,也让我明白,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织出和绣出更出彩的作品。我希望人们都来用手、用眼、用心,感受凤尾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