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第04版:04

聚势赋能 再铸辉煌

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狮城新图景

本报记者 李圣哲 苏少静 吕依霖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考察沧州重要讲话精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把准沧州发展的方位坐标、奋进航标,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勇往直前,为沧州的今天尽心尽责、奋力拼搏,为沧州的明天聚势赋能、增光添彩。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以上。

强担当、勇向前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加快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雄商和津潍高铁、邯港高速等项目进度,确保曲港高速(肃宁至京台段)、荣乌高速改扩建工程西半幅建成通车。扩大医养资质资格互认范围,推进京津养老资源向沧州布局。推动雄安综保区保税功能向我市延伸,实现雄安、黄骅港“区港通”顺利获批。

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实施20万吨级航道改造提升工程,确保总投资252亿元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期、滚装码头一期等9个项目按期开工。推动朔黄、邯黄、沧港铁路直连直通,实现进港铁路统一管理。加强与宁波舟山港、新加坡港、迪拜港等港口合作,开通至广西钦州、东南亚地区等3条内外贸航线。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完成“黄骅旱碱麦”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创建黄骅旱碱麦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创建期内新增9个耐盐碱品种。推进32个农田水利工程重点项目,新建和改造盐碱地高标准农田27万亩,高质量完成2万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等6个省级试点任务,确保154.7万亩旱碱麦丰收、秋播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

提速度、强支撑

塑造科技创新优势。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享受企业户数和扣除金额增长10%,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支持沧州高新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1500人以上。

提升现代产业层次。推进实施达力普高端石油钻采及能源装备用管等重点项目,举办沧州国际管道装备博览会。推进华北智算中心建设,争创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城市;发挥沧州明珠膜产业龙头作用,加快年产12亿平方米湿法锂电隔膜项目建设进度。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更多细分行业“领跑者”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办好南皮五金机电、东光纸箱包装等大型展会,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7000亿元。

蓄动能、齐发力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确保爱彼爱和新材料二期等100个项目建成投产,佳博零碳智慧综合物流基地等484个项目开工建设。抓好子牙新河、滏阳新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完善献县蓄滞洪区功能,6月底前总投资65.9亿元的44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开工。

推动招商引资“不断档”。全年新签约省外投资项目超350个、总投资1050亿元以上。建强驻外招商队伍,分区域开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15场精准对接活动;高质量举办中东地区沧州专场、中英再制造产业园招商会等海外活动。

激活消费“主引擎”。开展主题购物节、消费券发放等促消费活动。加快开发区奥特莱斯中心等大型商业体建设,打造南川老街—水月寺步行街—华北商厦夜经济聚集区。扎实推进宴海如梦等重点文旅项目,全方位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滨海文化旅游带,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0%以上。

抓统筹、重协调

扩大运河名城影响力。谋划实施中心城区段南北两端和泊头、青县城区段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完成“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建设整体规划方案,打造运河非遗保护传承交流中心。加快泊头冶铸技艺等展示园建设,提档升级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沿线景区,推进东光至吴桥段运河旅游通航;开展灯展、市集、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南川老街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增强中心城区吸引力。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确保14个安置区全部竣工,实施13条道路贯通工程,完成京沪铁路沧州站改造提升工程和沧州监狱、沧南监狱土建工程。全面提升主城区排水防涝能力,6月底前完成雨污分流及管网、泵站、干渠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改造棚户区7307套、老旧小区110个,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2套。抓好渤海新区黄骅市样板县城建设,支持肃宁、献县、东光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打造一批展现沧州风貌、彰显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

聚合力、走在前

全方位发展特色农业。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0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90亿斤以上。抓好蓝田(青县)农副产品保供仓等30个总投资超90亿元的蔬菜产业链重点项目,全年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产量400万吨以上。确保优然牧业3万头高产奶牛示范项目主体完工,推动青县曹寺镇等乡镇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支持国欣、华斯等企业争创国家级领军企业品牌。

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全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83公里,完成90个村绿化提升、35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3.8万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创建1个省级、4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区,20个省级、200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88%以上。强化产业、就业、科技等帮扶,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3万人,确保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出实招、创样板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建设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7×24自助服务区”,最大限度便企利民。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市级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数量动态保持在50家以上。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精心筹办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高标准建设中国(沧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重点企业10个以上。组织参加“冀货出海”等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在更大舞台上找订单、拓市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全国信用标杆城市,市本级、河间、泊头争创第五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着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更多民营企业纾难解困、做大做强。

攻难点、打硬仗

出重拳治理环境污染。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达到省定目标。完成子牙河、大清河、黑龙港等流域排污口整治,国省考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标。完成106个农村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

用实招加强生态修复。新增营造林5万亩,支持泊头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12个省级森林乡村。完成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动渤海新区黄骅市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万塘千渠百河”互联互通水系水网工程,全年引调水8亿立方米以上,建成16条(个)幸福河湖,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000万立方米。

下大力推进低碳发展。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推动国能集团“氢联万象”项目落地落实,全力推进海兴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万千瓦以上。

下功夫、作示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扩面征缴,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创建认定一批一类以上优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改扩建中小学16所、增加公办学位8000个。确保东部教育园区一期工程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上半年开工,支持沧州医专学校升本,力争沧州师院校区扩建年内开工。

加快健康沧州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成旗舰中医馆40所,沧州市中医院新院区竣工投用,打造“普惠中医、智慧中医、特色中医”示范市。加快农村孝老食堂建设,6月底前实现农村助餐服务全覆盖。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开展“六进”演出活动1900场以上,新建文化驿站(乡村书吧)18个。办好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沧海武韵、魅力狮城”武术惠民展演、第五届中国·沧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颂网络电影盛典,申建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体育公园16个,开展“文武沧州、跃动狮城”系列活动,举办全民健身精品赛事20项以上。

筑牢安全稳定底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加快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024-02-01 本报记者 李圣哲 苏少静 吕依霖 聚势赋能 再铸辉煌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7235.html 1 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狮城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