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芳辰
从沧州市区新华路桥到高铁西站再到百狮园,大约29公里,相当于半程马拉松的距离。
沧州很多马拉松爱好者每周六都会相约跑这条线路。今年61岁的跑友包清毅更是雷打不动,每周都会跑上一个半程马拉松。用他的话说,一周不跑上一次,就跟一天没吃饭一样。
“心脏都要飞出来了”
包清毅今年61岁,家住沧州市运河区锦绣家园小区,坚持跑马拉松已经有13年了。
2011年时,包清毅体重达90多公斤。体重超标,让他行动起来有些气喘。
每天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混乱的作息时间,也让他的身体出现了许多不适。
为了改变当时的状况,包清毅开始坚持散步。可一段时间下来,他的体重没有丝毫下降。后来一位爱跑步的同事建议他:“跑步吧,跑步燃烧脂肪。”
包清毅尝试跑步,一开始,他连100米都跑不了,跑几步就感到大脑缺氧,气喘吁吁。
“刚开始跑步时,觉得心脏都要飞出来了,头也不舒服。”包清毅说,开始也总打退堂鼓,在同事的带动和鼓励下,他坚持下来。
100米、200米、1000米……一天、两天、半个月……
他的体重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也降了下来,身体的线条就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
后来,他觉得每天跑跑步,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后来,他加入了沧州市长跑协会,认识了很多喜欢长跑并且经常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朋友,最年长的马拉松跑友已经70多岁。
80多场马拉松比赛
跑了半年,包清毅的好友建议他也尝试一下跑马拉松。
“当时觉得自己身体各方面情况都不错,决定挑战一下,报名了2011年年底的北京马拉松比赛。”包清毅说。
包清毅第一次报名,没有从半程马拉松开始,而是直接报了一个全程马拉松。他没想到自己的过分自信带来了很大痛苦。
第一次跑完马拉松全程,包清毅清楚地记得用了4小时38分。包清毅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跑了这么长时间。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结束比赛的,只记得咬着牙坚持到最后。
“马拉松赛事有保障车辆跟随,如果队员跑不动了可以上车,坐车到达终点。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股子劲儿,看了好几眼保障车,愣是没坐。”包清毅笑着说。
比赛结束,包清毅觉得自己两条腿已经不听使唤直打哆嗦。用他的话说,“整个人就是那种要死要活的样子”。
回来路上,需要上台阶,包清毅都得用手把腿搬一下,才能迈上去。当时包清毅暗暗想,以后再也不跑马拉松了,太遭罪,浑身疼了好几天。
没想到这种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包清毅抛之脑后了。
几个月后,包清毅又报名了广州马拉松比赛。随后,西安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新疆马拉松……包清毅一发不可收拾,越跑越起劲,越跑越轻松。在马拉松赛道上他不再是咬牙坚持,而是享受奔跑起来的感觉。
从2011年到现在,包清毅已经参加了80多场马拉松比赛,走过全国80多个城市。通过参加马拉松比赛,包清毅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跑得开心就好
贾翠红今年55岁,家住运河区中心家园小区。对于她来说,马拉松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她对跑马拉松有着狂热的激情。
贾翠红跑马拉松已经有9年了。
前不久,贾翠红刚刚参加完厦门马拉松比赛,从厦门回到沧州。
55岁的她,站在记者眼前,身上没有赘肉,胳膊和腿上的肌肉格外紧实。
香港、北京、上海、重庆……9年时间,贾翠红到各地参加了105场马拉松比赛。
“从开始跑马拉松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10年打算跑100场,没想到超前完成了。”贾翠红说。
她最多的时候一年跑20多场马拉松。开车、坐高铁、坐飞机……这9年,对于贾翠红来说,每年都有大半年时间不是在跑马拉松,就是在去往下一个马拉松赛事的路上。
贾翠红说,最开始跑马拉松,也没那么顺畅,疼痛,挣扎,煎熬,每跑完一次马拉松都如涅槃重生。
一开始跑马拉松,贾翠红根本没有心思欣赏赛道上的风景。她一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汗水顺着额头流到脖颈,衣服浸湿一片。
“我们是业余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和专业的队员一块跑。一个全程马拉松是42.195公里,专业队员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我大约需要4个小时才能完成。”贾翠红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丰富,贾翠红不仅掌握了跑马拉松的节奏,把心态也放平了。
“为什么要跟专业的选手较劲,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我就是来享受比赛的,只要跑得开心就好,至于名次都是次要的了。”贾翠红说。
后来,她索性在比赛中开起了直播,最初给家人直播赛道上美丽的风景,后来在视频平台上给大众直播马拉松赛道上的美景。
她在赛道上没少摔跤。很多人劝她,岁数不小了,别这么拼命,又不拿名次。虽然有伤痛,可贾翠红说,她依然享受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激情和畅快淋漓。
“出洋相”
从2017年开始,国内的马拉松赛道已经不能满足贾翠红了。她动起了出国跑马拉松的心思。
“别人都说我跑的野,国内‘装’不下了,但我觉得他们是在羡慕我。”贾翠红笑着说。
贾翠红不懂英文,不会搭乘飞机,但因为热爱马拉松,所以这一切都难不倒她。
2017年,贾翠红第一次到美国参加马拉松赛事。她办好签证,直接飞往美国。语言不通对她来说是一个难题。她和当地人交流,连比划带猜。下了飞机,她比划了半天,出租车司机才把她带到了酒店。
第二天她又出“洋相”了。早上,在酒店楼下吃完早餐,她发现房卡不见了。走到服务台,她跟服务员一通比划,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人家也没搞懂她的意思。
贾翠红忽然想起在国内一位英语特别好的朋友,赶紧打电话求助。可由于时差,国内是夜里,手机打了很久,朋友的电话才打通。
朋友用英文和美国酒店的前台服务员一番交流,贾翠红才又重新补办了房卡。
所幸比赛没有耽误,可赛后返回的路上,她又碰到了难题。因为不懂英文,她拿着登机牌对照大屏幕上的航班号,找不到自己的航班在几号通道。
她又找到服务台,人家一看机票,原来她走错机场了。她又带着行李打车去了另外一个机场,飞机已经飞走了……
对于这些,贾翠红不觉得是折腾。“我倒是没觉得丢人,就是有点费钱。”贾翠红笑着说。
贾翠红不仅跑遍了全国各地,还跑去了世界各地:英国、泰国、法国、德国、日本、希腊、捷克……
频繁出国参加马拉松赛事,她逐渐学会了使用翻译软件,网上购票等。
“走出去和在家跑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同,眼界不同,心胸也格外开阔。”贾翠红说。
贾翠红、包清毅和另一位48岁的跑友刘爱东,相约过了春节征战江西九江马拉松,随后参加青岛马拉松。2024年的第一个季度,他们已经安排好了行程。
“正规的马拉松赛事,要求参赛队员年龄在18周岁到65周岁之间。也有的赛事不受年龄限制,需要参赛者提供比赛当地医院的体检证明和签署免责声明。”贾翠红说,在沧州市长跑协会,像他们一样对马拉松情有独钟的“老将”有七八位。她准备一直跑下去,直到跑不动为止,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跑马拉松的队伍中来,大家一起收获健康和快乐。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