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市特教学校,有一个名字为启明希望的音乐艺术团。
艺术团由视障学生组成,有的是全盲,有的是低视力。他们多才多艺,能表演葫芦丝、二胡、非洲鼓等。这个艺术团非常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大放异彩。
没有板书的课堂
“今天,咱们学习的歌曲是《最亲的人》。”在1月19日的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杨洪杰带领着沧州市特教学校启明班八年级孩子们学习唱歌。
“孩子们首先把这首歌的谱子唱会了,接下来,还要练习跟着节奏打非洲鼓。”杨洪杰说,孩子们的“曲库”中又多了一首歌曲。
杨洪杰是沧州市特教学校的音乐老师。她教启明班八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时间最长,付出的心血也最多。
“这些孩子大多从一年级就来到特教学校上学,跟着我上音乐课有8年的时间了。”杨洪杰说。
杨洪杰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他们的耳朵特别‘灵’。”杨洪杰说,课本上的曲子,她教几遍,有的孩子就会唱了。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更多,杨洪杰除了教他们唱歌,还把每首歌的谱子唱给他们听。
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唱谱子,当听到一首歌曲后,也能把谱子唱出来。
启明班的孩子们靠“听”来接收老师教授的音乐知识。
孩子们看不见,杨洪杰就反复给孩子们唱。杨洪杰说,她教这些孩子不能写板书,只能不停地说,不停地唱。
“经常一天的课上下来,我说的话太多了,回到家后,一句话也不愿意说。”杨洪杰说,因为这个事儿,家人没少“吐槽”她。
为了教好孩子们,杨洪杰还自学了电子琴等乐器。“学会弹电子琴之后,我可以在课堂上边弹边唱。这样,课堂的形式更加丰富,孩子们学得更有兴趣。”
杨洪杰发现,孩子们一上音乐课就特别兴奋,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也非常好。
“音乐书上的曲子很快就学完了,可仍满足不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杨洪杰说,她还找了很多课外的歌曲让他们听,教他们唱。
孩子们也学会了《年少的你啊》《挥着翅膀的女孩》《中国少年说》等很多课外的歌曲。
“触摸”乐器
说到孩子们接触乐器,还得从2016年说起。
当时,我市的音乐爱好者李云龙找到了沧州市特教学校的老师。李云龙擅长演奏多种乐器,他表示,想要免费教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学习乐器。
“能让孩子们接触各种乐器,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老师们觉得这是孩子们增长见识的一个好机会。
李云龙给孩子们上课时,带来了手风琴、葫芦丝、古琴等多种乐器。孩子们看不见这些乐器是什么样子的,李云龙就让孩子们用手去触摸它们,感受它们的样子,了解这些乐器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触摸到这些乐器的时候,孩子们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兴奋地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原来这就是葫芦丝啊,它上面为什么有这么多孔?这是琴弦吗?手风琴上面怎么有这么多的按键啊?
李云龙让孩子们认真听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这些神奇的“物件”能发出如此美妙的乐声。
当李云龙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杨洪杰也在一旁跟着听,跟着学。
李云龙发现,孩子们对葫芦丝更感兴趣。他开始教孩子们吹奏葫芦丝。教了一段时间后,李云龙因为工作原因,去了外地学习、工作。
“孩子们喜欢吹奏葫芦丝。我不想让孩子们的学习就此中断。”杨洪杰决定不让孩子们“放下”这些乐器,由她继续教下去。
杨洪杰找来一些简单的曲子。她按着谱子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吹奏《小星星》《粉刷匠》《沧海一声笑》等歌曲。
在音乐课上,杨洪杰耐心地教,孩子们认真地学。等孩子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曲子,她就给孩子们增加曲子的难度。
“孩子们的葫芦丝吹得越来越好,会吹的曲子也越来越多。”杨洪杰说。
学校还为孩子们购置了非洲鼓。教孩子们打鼓的任务,也落在了杨洪杰的身上。
杨洪杰说,她在网上跟着视频学习后,再教给孩子们如何打非洲鼓。
优秀乐手“脱颖而出”
在课堂上,杨洪杰首先让孩子们触摸非洲鼓。“孩子们用手来感知,哪儿是鼓面,哪儿是鼓体。”杨洪杰说。
敲击非洲鼓不同的部位,会发出低、中、高三种不同的声音。
杨洪杰敲鼓,孩子们听这三种声音的区别。
陆梓丰今年15岁,是廊坊人。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来到沧州市特教学校学习。
陆梓丰擅长打非洲鼓。他上课时跟着老师认真学,课下的时候,一有时间就练习打鼓。
慢慢地,陆梓丰的非洲鼓越打越好。
贾秀宁是启明班八年级的学生。她特别聪明,学习能力强,很多曲子经常是听几遍就能跟着节奏打鼓。
闫月明也是启明班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不断地学习,闫月明也成了一名打非洲鼓的“高手”。
陈成东不仅能独自演奏曲子,还能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
“启明班八年级的10名学生,都学会了打非洲鼓。”杨洪杰说。
高荣泽是泊头人,今年15岁,是杨洪杰的“得意门生”。
自从高荣泽开始学习吹奏葫芦丝后,就喜欢上了它。从简单的音符,到一个个小曲子,高荣泽一有时间就练习吹奏葫芦丝。
杨洪杰看出高荣泽在葫芦丝演奏上的天赋后,告诉高荣泽的爸爸:“孩子的葫芦丝吹得特别好。他在学校学习的曲子太简单了。我能教他的知识也有限。如果有条件,你可以带着他去校外找专业的老师继续学习。”
高荣泽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跟着泊头义务教授葫芦丝的老师王炳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再加上在学校里不断地练习,高荣泽甚至登上了河北电视台的春晚。
如今,高荣泽已经从一名“音乐小白”慢慢成长为一名吹葫芦丝的“高手”,他还会拉二胡、打非洲鼓,已经成为艺术团的主力成员。
“启明”艺术团
既然孩子们如此多才多艺,不如成立一个艺术团。师生们集思广益为艺术团起名,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将艺术团命名为启明希望音乐艺术团。高荣泽、陆梓丰、贾秀宁等10名启明班的视障孩子成为艺术团的成员。
他们既能集体表演打非洲鼓,又能表演吹葫芦丝。在老师赵同悦的带领下,孩子们还排练了集体朗诵节目。
如今,艺术团能进行非洲鼓表演《小宝贝》、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集体朗诵《青春中国》等10多个节目。
有了这些“本领”之后,艺术团“活跃”在学校的各个活动中。
杨洪杰说,孩子们在学校的迎新仪式上、全市的助残日活动中,均有精彩的演出。
很多观众看了他们的表演后,不相信这些美妙的乐曲来自视障学生们。“孩子们可真棒。”听到表扬的孩子们学习起来更带劲了。
“我们翻过山遇晚霞,去寻那无人知晓的花,你啊再黑也别害怕,萤火月光做引路的灯塔……”如今,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演唱、弹奏更多的曲目。
放寒假了,孩子们还让家长把在家练习非洲鼓的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请老师指导。杨洪杰会及时给孩子们点评。
孩子们喜欢音乐,时常和杨洪杰交流。“杨老师,咱们再学一首什么歌啊?”“杨老师,我寒假又要去表演吹葫芦丝了。”
杨洪杰被孩子们的学习精神感动着。“他们是真的喜欢音乐。作为老师,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有人认为,孩子们花这么多时间学习音乐没有用。
杨洪杰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孩子们在毕业之后,可能不会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但是,在他们今后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唱歌或吹出一首美妙的曲子或敲一段鼓。音乐响起,如一缕阳光照进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也许就是音乐对孩子们最大的价值吧。
(本版图片由沧州市特教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