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犹犹豫豫地扫码付款2980元购买医美项目的时候,陈欣(化名)根本想象不到,自己正被拉入一场骗局。
2年、8.8万元以及一场艰难的维权,陈欣没有想到美丽的代价会是如此高昂。
陈欣知道,她的遭遇不会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于是她选择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布了几篇帖子,标题上醒目地写着“记录被骗和维权过程”。
精心的“表演”
“演得非常真。”这是陈欣在回忆自己的遭遇时最常提到的一句话。
2022年2月,陈欣在街上接过了美容院递来的传单:99元体验多个美容项目,体验过后,感觉不错的陈欣在店员的推销下办了一张会员卡。
从此,陈欣定期去店里消费,她也与美容师晨晨在一次次的服务中逐渐熟悉了起来。
二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直到2023年11月的一天。
那天,陈欣正在房内接受着一次普通美容服务,一名美容师突然带着顾客推门进来要求“拼房”。陈欣虽有些不情愿,但在相熟美容师们的连连请求下,她没有拒绝“拼房”。
“她们进门后,就开始夸赞吹捧那个客人华姐,说一些‘两个月没见了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漂亮’之类的话。
在美容师们的连连追问下,华姐“终于”松口说出自己的“变美技巧”——她在亲戚工作的某私人医美机构办了VIP卡,新客只需要2980元就可以办理VIP卡。经不住美容师的鼓动,陈欣决定和她们一起购买VIP卡,试着做一次医美项目。
在接到预约成功的短信后,陈欣决定在12月初前往那家无法在网络上搜索到信息的“私人医美机构”。同时,美容师晨晨也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并约她一同前往。
在晨晨的带领下,陈欣来到了这家神秘的医美机构——该机构没有公开的门面,也不对外开放,机构的大门由电子锁控制,确保有“熟客”带领,“生客”才能进门。
在候诊区刚坐下,身边打扮精致的“贵妇客人”就向她搭话,夸耀着自己在这里做了医美后效果有多好。
走进诊疗间,医生和顾问也一边强调“在这个年纪一定要做医美”,一边不停推销昂贵的医美项目,“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小房间里,几个人不停地给你洗脑。”陈欣总结。
一听到医美项目12万元的价格,陈欣当即就被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先为晨晨看诊。
可对方只是简单瞟了几眼,便说晨晨的条件不好,没有什么提升空间,只能定下4万元的项目,随即话题又转回了陈欣的身上。
陈欣想一个人冷静思考一下,可从销售人员到晨晨似乎都怕她会突然离开,甚至连她去厕所都一直有人陪伴在身边。
最终,陈欣没有抵得住销售人员的“连催带逼”,在对方的“指导”下一步步地开通花呗、信用卡,最终凑齐了医美注射项目的8.8万元。
而陈欣被说服购买的正是注射填充项目。没有看到注射材料包装、没有说明操作内容、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没有术前消毒,陈欣在简单敷过麻药后,就直接接受了注射。“注射前,护士还要求我吃了一颗布洛芬,说是有的顾客比较敏感怕疼。”回想起当时医护不规范的操作,陈欣还是感到后怕。
陈欣注射的位置分别在太阳穴、眉骨和唇部。结束短暂的注射便回到休息室冰敷,当时陈欣的确看到自己的面部线条变得丰满,然而代价却是唇部的红肿和眉骨、太阳穴处的青紫。
“信任”的生意
在做完医美项目后的第二天,望着镜中并没有明显变化的面容,陈欣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在意识到不对后,陈欣马上联系医美机构的客服,索要发票和病历,却遭到了反复搪塞,就连询问注射进皮肤的到底是什么材料,院方的说法也是一变再变,陈欣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她决定维权。
但真正踏上维权之路,陈欣才发现她手中的“底牌”比想象中更少。
“在日常美容中,美容师会收集顾客的信息,也会观察顾客的性格、试探哪些顾客比较好说话,从而开展下一步的推销。有些脸皮薄、怕麻烦的顾客,容易成为推销的目标。她们在被熟人反复推销时不会拒绝,即使后来觉得不太对劲,她们也不会执着地维权,不会三天两头过来闹。”曾在美容机构工作的何静(化名)说。
让陈欣“上钩”的是经典的“办卡套路”。根据网络上多名消费者的反馈,“低价体验卡”只是诱饵,在消费者进入医美机构后,咨询师只会推销价格更高昂的医美项目,不掏钱很难脱身。
医美机构要盈利,要么‘新瓶装旧酒’,创造新概念包装老项目,要么削减成本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何静说。为了进一步避免麻烦,美容机构还会特意瞄准对医美项目了解不多、没有医美经验的顾客。“这就是一门‘卖信任’的生意。”何静说。
艰难的维权
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白佳冉律师建议,消费者可以主动要求医疗美容机构出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实医护人员资质,在进行医美服务时,留存签订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与相关合同,以便发生纠纷后有效维权。
在咨询律师后,陈欣重新前往医美机构搜集证据,凭借着与客服人员间的录音证据与索要来的简陋病历,她成功从商家手中拿回了退款。
这场艰难的维权战斗已经结束,可它造成的余波仍未平息,陈欣仍在等待着未知的“对手”。 据《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