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3日
第06版:06

春节的脚步近了,身边年味越来越浓,不少市民去大集上“凑个热闹”——

大集“叫板”超市,你选哪一个

本报记者 孙亮 摄影报道

赶大集,承载着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的童年记忆。一串糖葫芦,一袋爆米花,一把炒瓜子,都是难以忘怀的味道。而今,沧州一些90后和00后也加入到了赶大集的队伍中,在熙熙攘攘中感受浓浓的喜庆(右图)。

有集必赶

逛逛也是享受

1月10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天刚刚亮,位于海河路的姚庄子大集已经是一派热闹景象。几百个摊位紧密排布,商贩们一边理货,一边招呼着第一拨前来赶集的人们。

一大早,年过七旬的刘维汉就和老伴坐18路公交车来到了姚庄子大集。每逢农历的“四”和“九”,老两口都会来这里逛逛。“小区门口就有超市,可我俩还是喜欢赶大集,这里东西全,还便宜!”刘维汉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去年从沧县老家来市区照看小孙子,自从来这里赶了一次集之后,便“一发不可收”,逢集必赶。记者在现场看到,赶集的多半是老年人。大家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拎着布袋,穿梭在大集的人流中。一处肉摊前,在嘉禾一方小区居住的李建国老人正在和摊主“讨价抹零”,拗不过这位老主顾,摊主只好搭上了一小块边角肉;一辆卖大葱的三马车前,在公交公司退休的曹桂秀正和一位老邻居仔细挑选着,看中了两捆“品相”好的大葱,这对“赶集搭子”才满意地扫码交了钱;在颐和庄园居住的李荣芬拎着菜篮溜达到一处卖干货的摊位前,抓起几个瓜子花生尝了尝,让摊主各给她称一斤……

“集上的东西比较便宜,货品也全。”一位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暖壶的塑料壶盖坏了,想买个新的,可超市不单卖壶盖,刚花了一元钱在集上买了一个。“我们就爱来这里凑个热闹,有时候不买东西,逛逛就当解闷了!”几位老人乐呵呵地说。

边吃边逛

体验百元购物

在赶集的人群中,也有不少年轻的面孔。几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蹲在零食摊位前挑选着,手里已经拎了五六袋各种小吃。“我是在抖音上看到这个大集的,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好吃的,还特别便宜,有的还真是头一次吃到!”一名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刚买的老味面包和爆米花。另一名同学告诉记者,大约每隔半个月她就会来这里一次,最多花100元钱,就能买到不少吃的和用的。

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充当的是“陪逛”角色。35岁的孙先生和父亲一起来赶集,看爷俩手里这大包小包的,真是收获不小。孙先生是一名自媒体文字工作者,平时时间比较自由,有时间便来集上逛一逛。“我给爷爷买了一些水果,给奶奶买了老式点心,还给家里买了不少调料儿。”他说,自己很喜欢这种“逛”的慢节奏,这种浓浓的烟火气会给他很多创作的灵感。

大集上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吃食也让一些小孩心心念念。6岁的芃芃最喜欢和爷爷一起来赶集,老人的宠爱总能让小家伙大饱口福,买上一两件小玩具也成了“固定搭配”。

粉丝渐多

大集人气越来越旺

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大集上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一名卖小枣等本地土特产的女摊主告诉记者,最近她的生意比平时要忙多了,原来早上6点多出摊,上午11点多收摊,最近她要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一些顾客专门来买盒装的土特产,在年前给外地的亲戚朋友寄过去。

记者在各个摊位转了一圈,发现大家买的东西量都不少,不少人已经在提前准备年货了。“原来买东西去超市,现在喜欢来大集上买,一些东西确实比超市要便宜,可就是挤了点儿,着急可不行!”刘先生乐呵呵地发表了他的赶集心得。崔女士告诉记者,她这次买了油盐酱醋和涮锅调料。“这些东西都不容易放坏,到了年底买肯定涨价!”崔女士说,她现在也是赶大集的铁杆粉丝。

“疫情过后,我们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欢迎越来越多的市民来捧场。”一名卖菜的摊主说,希望大集越来越火,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旺。

2024-01-23 本报记者 孙亮 摄影报道 春节的脚步近了,身边年味越来越浓,不少市民去大集上“凑个热闹”——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6244.html 1 大集“叫板”超市,你选哪一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