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悬挂的“盒子灯”,灯体由下至上层层燃烧,散发出绚烂的火花……看着眼前的“盒子灯”,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齐东村村民李青、吴勇、晋福岭和袁令恒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连日来,赶做“盒子灯”的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如今大功告成,这几名村民终于松了口气。
曾经远近闻名
如今技艺失传
“‘盒子灯’的外观像一个大盒子,是在元宵节燃放供人观赏的一种大型灯品。它采用分层结构,平常可以折叠起来。作为齐东村的‘招牌’,以前它曾在村里的灯会上压轴出场。”李青告诉记者,相传“盒子灯”的制作技艺是村里一位扎彩匠人在宫里学回来的,后来他回村后带着几位能工巧匠加以改良,让灯体变得更加精致,再由画匠画上传统人物或花草,观赏性也更强了。
前些年每到元宵节,“盒子灯”的出场都会让村民们大饱眼福,附近一些村庄甚至天津、山东的群众也会赶来一睹它的风采。然而随着老一辈匠人离世,制作“盒子灯”的手艺也濒临失传,在之后的20多年里,大家再没看到过“盒子灯”绽放光彩的绚丽场景,这也成为村里许多人共同的遗憾。
“咱们哥几个试着做做怎么样?复刻一下儿时回忆。”前几年,结束了一年工作的村民晋福岭心中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他与好友李青、吴勇、袁令恒一拍即合。他们几个人小时候都看过村里的老匠人扎制“盒子灯”,加上他们都有从事建筑行业的经验,对于手工制作都十分有信心。
为了弥补心中遗憾,让这项流传了百余年的技艺“复活”,四名村民决心尝试复原“盒子灯”。为此,他们专门腾出一栋平房作为“工作室”。一有时间,几个人便聚在一起研究制作“盒子灯”。
一遍遍试错
“盒子灯”制作成功
扎制“盒子灯”的流程十分复杂,需要先由画工在图纸上画出尺寸、形状、样式,然后由负责打磨框架的人按照图样将合适的竹片打磨光滑,打蜡、做造型、棉线固定,再由糊纸匠将画好图案的棉纸裱糊在框架上,最后将灯包、火引安装上才算完成(上图)。
“由于‘盒子灯’是折叠在盒中分层燃烧的,所以制作工序十分精密,期间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差错都会前功尽弃。”李青说。几人按照平时所擅长的领域分成了画工、木工、裱糊工,晋福岭因为熟悉各项制作工序担任总工。四人敲定分工后,就着手制作第一个“盒子灯”。
虽然分工明确,但四人此前并未上手实操过,第一步找材料就遇到了难题。“制作‘盒子灯’的材料十分考究,就拿最简单的纸张来说,因为灯需要分层燃烧,所以要求纸张富有韧性且无明显纹路,我们先后购买了几十种纸测试效果都不理想。”李青说。最终在村里一位老人的推荐下,他们终于在天津古文化街买到了合适的纸张,类似这样远赴外地找寻材料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为我们四人都是第一次做,没有经验,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一遍遍试错。”李青说。
在几人齐心协力下,他们制作的第一个“盒子灯”终于完工。“记得那天晚上,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来看我们放灯,当‘盒子灯’点燃后,大家脸上都绽放着笑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青仍然感到很幸福。
反复试验和研究后,几名村民的制作技艺越来越娴熟,制作的“盒子灯”也越来越精美。最近,前来学习“盒子灯”制作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
“只要有人愿意踏踏实实地学习,制作‘盒子灯’的手艺就不会失传,这才是最重要的。”晋福岭说,他们会尽最大努力,让这门老手艺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