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4日
第05版:05

把“沧州记忆”搬上话剧舞台

在沧州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一群热爱表演的年轻人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以“重温大化记忆”为主题的话剧演出。他们希望今后把更多沧州元素融入话剧创作——

演“沧州”话剧的年轻人

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张丹 祁晓娟

“梦回80年代,重温大化记忆”——半个月前,在沧州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一群热爱表演的年轻人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话剧演出。

这场话剧演出免费向公众开放,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沧州人演沧州事

张正正是这场话剧演出的主创人员之一,今年24岁,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影视配音专业。

张正正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毕业后,他先后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剧组、剧场工作。后来,他回到沧州,认识了一群喜欢话剧的年轻人。

因为热爱话剧,张正正、赵芸、许嘉昀等几个年轻人走到一起,在沧州排话剧、演话剧。但他们始终没有一个固定排话剧、演话剧的场所。

2023年12月1日,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12度艺术现场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一个演话剧的好地方。大家商量着,希望能在这里给沧州市民奉献一场免费的话剧演出。

几个年轻人集思广益,最终确定话剧的主题要与沧州相关。经过反复讨论,“梦回80年代,重温大化记忆”这个创意被“碰撞”出来。

这场话剧面向社会招募沧州土生土长的“素人”演员,演出也免费向公众开放。大家希望通过这场演出向沧州、向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致敬。

通过招募,最终,他们确定了6名演员,分别饰演6个沧州人在上世纪80年代,挣扎、奋斗的故事。

声音指导、龙套演员……张正正形容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为了把这个话剧排好,张正正和其他主创人员经常讨论剧本,排练到深夜。

“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张正正说,大家在一起讨论,然后互相指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排练时,张正正不断引导演员进入状态。“没想到,演出效果特别好。”张正正说,他觉得终于可以带着爸爸妈妈在沧州看自己参与的话剧了。

从讲解员到演员

初次将话剧搬上舞台,对于非专业演员来说并不容易。

24岁的张乘伟,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讲解员,也是“重温大化记忆”中的非专业演员之一。

说起演话剧,张乘伟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热爱。

张乘伟的业余爱好是看书和听音乐。“有时看书,我会将书中的故事,在脑海中想象出来,就像看一部剧。”张乘伟说。

张乘伟大学是在南京上的,学的是养老管理专业。“以往,我的生活和话剧完全不搭边。”张乘伟说。

张乘伟看到沧州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12度艺术现场招聘演员的消息时,感到很新鲜。

在张乘伟以前的认知里,看话剧通常要到大城市。沧州这样的小城市也有话剧演出吗?带着几分好奇,张乘伟报了名。

最终,张乘伟在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演员之一。

他塑造的角色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白天,张乘伟要工作,排练只能等到晚上进行。

“排练结束早的时候到晚上10点多,晚的时候会练到凌晨1点左右。”张乘伟说,有好几次,他都累到打瞌睡。

在排练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张乘伟的演出时间比较短,只有四五分钟左右。“刚开始导演跟我说,作为一个非专业演员,我的台词可以不脱稿。在排练过程中,我看到其他演员都是脱稿表演。如果我不脱稿,就拉后腿了。”张乘伟说。

临近演出,最后两天时间,张乘伟狠狠逼了自己一把,把全部台词都背熟了。在导演的指导下,他把原本的“不好意思”收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

张乘伟的演出很顺利。当观众的掌声响起时,张乘伟给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肌肉记忆”

“没想到有一天,我真演上话剧了。”刘勇说。

刘勇,38岁,是一名沧州自媒体人,也是一位文艺爱好者。

“我喜欢舞台,也喜欢展示自己。”刘勇说,以前,他一直找不到这样一个舞台。

刘勇能圆梦,缘于看到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内12度艺术现场招聘演员的消息。

“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选上,就是想试一试。”刘勇说,很幸运,他因为外向的性格以及比较强的表演欲,被确定为演员之一。

刘勇说,他们演出的主题跟“大化”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在沧州出生的孩子,从小都听说过‘大化’。”刘勇说。

如今,曾经的老厂区蜕变成了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这场话剧演出,也算是留住了沧州人对于‘大化’的记忆吧。”刘勇说。

为了演出能更真实一些,他专门借了一套工作服。

“我演的是一名工人,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有10多分钟。”刘勇说,刚开始他觉得最难的是记台词。

为了记住这10多分钟台词,刘勇一有时间就反复练习。半个月时间,他把台词形成了“肌肉记忆”。

“如果不形成‘肌肉记忆’的话,到演出时稍微一紧张,就会忘词。”刘勇说,本来以为记住台词就可以了。

临近正式演出的时候,导演给他加了个任务——与观众互动。

“就是我上一秒演着话剧说着台词,下一秒就要即兴与观众进行互动,接下来,再切回演出中。”刘勇说,对于非专业演员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经过反复排练,刘勇能够驾驭表演与观众互动的切换了。

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很热烈。走下台的那一刻,刘勇长出了一口气。他感慨道:“演话剧真的不容易。”

“啥活儿都干”

许嘉昀是12度艺术现场的工作人员。她今年24岁,担任这部话剧的导演助理。“其实,我是身兼多职,啥活儿都干。”许嘉昀说,“我和其他工作人员很希望这部话剧能够得到大家认可,我感觉压力有点大。”

主创人员白天都有工作,大家就把商讨剧本、排练的时间定在了晚上。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演员、导演,还有工作人员共10多名,大家难免有点尴尬。许嘉昀承担起了活跃气氛的任务。“大家都猜一下对方的职业,还可以说说自己对‘大化’的印象。”许嘉昀来了一段开场白。在她的调动下,大家渐渐热络起来。

6名主要演员没有演出经验,他们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感觉不一样。排练时,许嘉昀会把她在演员表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和演员进一步探讨。

除了导演助理,许嘉昀还主动担起化妆师的职责。

2023年12月12日,话剧正式演出。许嘉昀说,那天,她和12度艺术现场的工作人员比演员还紧张。

当天,观众在网络平台上免费预约观看。小剧场坐满了人 。

幕布展开,一个个故事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演员演得认真,观众看得认真。演出结束后,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听着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许嘉昀特别高兴,甚至红了眼眶。

沧州话剧“再多些”

27岁的赵芸,是这部话剧的导演。

赵芸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香港都会大学创意写作文学专业,从2017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说起此次创作跟“大化”相关的话剧,赵芸说,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沧州有值得骄傲的文化。

赵芸也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她一直秉承着讲述沧州故事的初心。“如今有了12度艺术现场这个平台,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努力。让沧州人演好沧州事。”赵芸说。书写沧州文化,讲述沧州故事,让沧州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话剧,赵芸觉得这是她的使命。

说起以后,赵芸说,她和同伴们将一边把国内外优秀的剧目引进沧州,一边以沧州文化为创作基础孵化本土原创剧目。12度艺术现场将永远向公众免费开放,通过专业的培训,让更多有话剧梦想的沧州百姓站上舞台,让沧州文化得以传播。

“这个剧场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沧州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欣赏话剧的地方。”赵芸说,他们正在排练下一场免费的话剧。“我们计划把更多沧州元素融入话剧创作,搬上舞台,让沧州文化多一种传播形式。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把更多更好带有‘沧州’特色的话剧奉献给沧州观众。”

(本版图片由赵芸提供)

2024-01-04 在沧州大化工业遗址文化区,一群热爱表演的年轻人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以“重温大化记忆”为主题的话剧演出。他们希望今后把更多沧州元素融入话剧创作——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4446.html 1 把“沧州记忆”搬上话剧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