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我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不少博主推荐‘平替’产品,跟着买了几次,省了不少钱。”市民刘文悦说。
所谓“平替”,是指平价替代品,主要聚焦在性价比上面,是指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效果好、体验佳的品牌产品的平价代替版。
记者发现,像刘文悦一样经常关注、购买“平替”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这一现象彰显了年轻人日趋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过,想要买到满意的“平替”产品并不容易,不少人都为此“踩过坑”。
为了追求高性价比 消费者青睐“平替”
28岁的刘文悦就职于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从去年开始,她在社交平台上就陆续刷到有关“平替”产品的信息。
“关注比较多的是彩妆、零食、衣服等方面。我并不在意产品是不是大品牌,更为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性价比。”刘文悦说。
刘文悦告诉记者,现在看到喜欢的东西,她都会习惯性地先用手机拍图,然后去电商平台找同款同源产品,或直接搜索“某某平替”,就能搜到好多相关商品。原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商品,“平替”商品可能不到百元。
看到网上介绍“什么样的‘平替’值得购买”“五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到大牌效果”“只要69元就拥有同等体验”等,一些消费者就会自动带入名牌产品的卖点,特别想买回来看看。
刘文悦介绍,前段时间网上有人推荐了一款某知名品牌的薯条“平替”产品,她抱着尝试的心态下单购买,试吃后发现薯条味道浓郁,跟原品牌薯条相比没有太大差别,而1包的价格只要1元多,非常便宜。
除了零食,刘文悦还花20多元买了一款“平替”版的包包,而原品牌的包包要100多元。“我没觉得有什么大的差异,一样的好看又实用。价格便宜、质量过关,让我挺惊喜的。”对刘文悦来说,买到性价比高的“平替”产品,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省钱方式。
“平替”不易得 “踩坑”难避免
很多人都想花小钱买到和知名品牌差不多的产品,但记者发现,消费者即便在购买前浏览了不少相关测评介绍,做足了功课,可在购买“平替”商品的过程中,也难免“踩坑”。
前段时间,市民王倩迷上了买“平替”,买得最多的是服装。“很喜欢紧跟时尚潮流的衣服,但手里的预算有限,于是就打起了‘平替’的主意。”王倩告诉记者,她会在网上挑选一些从事小众服装设计的店铺,这里所售的衣服大多经过博主们的测评推荐。“价格不贵,款式时尚,肯定会买回来试试。实事求是讲,满意的很少,大部分都‘踩坑’了。”
“这些衣服的面料、款式、版型甚至是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质感很差。”王倩说,有一次某品牌商家做促销时,她半价买过一件白衬衫,当时花了400元。后来又在网上花100元买了一款类似版型的“平替”。
“品牌白衬衫虽然洗过很多次,但一点没变形。而那件‘平替’,洗了两次就变形起球,袖口还发黄,最后只能扔掉。”王倩告诉记者,买衣服能找到合适的“平替”很难。
大学生刘妍一提起曾买过的几支大牌口红“平替”,就非常后悔。“我花30多元买了1支大牌‘平替’口红,试用后发现,除了颜色有点相似,质感相差甚远,闻起来甚至还有些劣质香精的味道。”刘妍说,一些博主测评推荐时,仅是图片试色,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根本没有真实呈现。
“平替”消费需谨慎 小心营销陷阱
在豆瓣APP上面,记者看到有专门的“平价替代小组”,目前已经有224502名成员。该小组专门推荐好用的平价替代产品,有不少成员踊跃发帖分享。
除此之外,很多社交平台关于彩妆、护肤品、零食、球鞋、家电等产品的“平替”测评和推荐视频随处可见。
记者采访中发现,随着不断“踩坑”,消费者对于“平替”消费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
“80后”郑佳洁告诉记者,经历过多次买“平替”后,她决定放弃“平替”产品。在她看来,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会挑选大牌产品,毕竟两者在品质和使用体验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少‘平替’产品价格便宜,但质量也被降级了,兜兜转转下来,发现钱花了不少,品质却大打折扣,还不如直接买‘原装’。”
有业内人士指出,“平替”产品火热的背后,代表着一些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与实际价值匹配度高的产品。随着“平替”产品快速吸引消费者,也让不少商家开始利用“平替”概念进行各种推广营销,甚至打出“某某平替”、同源工厂等噱头去蹭知名品牌的热度,但本身的商品质量堪忧。
该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还是要睁大眼睛,谨慎购买“平替”产品,避免掉入商家的营销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