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两位村民因为耕地问题闹了矛盾。通过村两委的协调,两人签下了纠纷调解书,握手言和。像这样的纠纷调解书,村里已经签了30多份。羊四村实施全科化网格管理模式以来,由原来的纠纷不断、垃圾遍地到现在邻里和谐、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改变。
不久前,羊四村获得了河北省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一年解决600多个问题
有两位村民的耕地紧挨着,王某的耕地临近道路边,张某的收割机总是会不小心轧到王某的庄稼。两人常常因为耕地问题闹矛盾。村两委得知此事后,通过多方调节,在两人耕地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把地重新划分,互相不再影响种地,两人签了纠纷调解书,握手言和。
村内郭王两家因祖坟迁移占地产生了纠纷,这一场矛盾整整闹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万俊男先后走访数十次,了解事出缘由、寻求解决办法,并与双方当事人协调沟通。大家看到他的决心,也主动发挥“人熟、知情”优势,跑遍乡政府各部门对纠纷地块追根溯源,再加上不遗余力地从中调解,最终将长达18年的“骨头案”彻底化解。
像这样的邻里纠纷,村干部和网格员已经解决了70余件。
“今天过来就是想问问咱家最近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事情需要反映。”这天,羊四村片区网格员王金霞来到包联片区王秀香家中作定期回访。自从村里实施网格管理模式,这样的入户调查王金霞每月都要做许多次。整个村分为五个管理片区,党员、村民代表、退伍军人、志愿者等60人为网格员,负责片区内所有大事小情。网格员每天都在巡查各户、收集信息、上报问题、处理问题。
之前,王金霞在工作群中上传了一张村民下夜班摔伤的照片,引起了村两委的重视。不久之后,110盏太阳能新路灯就安排上了,替换了原先90盏昏暗的老路灯。此后,通过网格员“随手拍”上报的问题,村里翻修了1.5公里村路、新搭建12个下水井、消除了38处安全隐患,无一新增私搭乱建,110个垃圾桶随满随清。平均每个月能解决50件事,一年能处理600多个问题。
村民的幸福
不久前,万俊男接待了石家庄各乡镇来参观村庄的干部。此外,除黄骅周边村镇外,还有保定、衡水等地的村干部前来参观学习,累计已有两万多人。
今年2月,在羊四村坑塘施工处,机器声轰鸣,挖掘机在有序工作,坑塘两侧道路在进行翻修,坑塘内工人们对护坡进行植草砖的铺设。
“这样一来可就干净多了。”看着被彻底清淤、平整护坡,渐渐露出整洁干净面貌的坑塘,周边村民纷纷称赞。
羊四村的坑塘废弃了60年之久,既影响周边村民日常生活和出行,又影响村庄形象。今年,村两委对坑塘及周边道路进行整治,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这个事儿办得太好了,之前刮风院里都是异味,不敢开窗户,这样一来干净多了。原先的臭坑塘,变成了后花园。”村民尹树梅说。
之前,村“两委”将原先的村委会杂物间建成黄骅市首个村级党史馆,馆内陈列的荣誉奖章、党报党刊、老革命物件等百余件展品全部来自群众捐赠。
开馆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党史学习教育100余场次,超1.2万余人次“打卡”参观。来党史馆参观已经是很多村民接待亲朋好友的重要一站。
近年来,村里建成羊三木回族乡首家敬老食堂,为75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修建大型排涝泵站;建立村级医疗档案服务室,为35岁以上村民免费体检,让“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成为历史……这些也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村里都是办实事的人”
羊四村还积极探索新的经济模式,盘活流转村庄1000亩集体土地,集中改造村集体盐碱荒地500余亩,进行整合利用后重新发包出租;又实施鱼塘改造、冬枣采摘园、净化水站等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去年,羊四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
几年来,羊四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曲折泥泞的小路变为宽阔的水泥大道,明亮的新路灯照亮了昏暗的道路,崭新的党史馆增强了村民的底气……就连周边的村民都说:“羊四村,都是办实事的人。”
“下一步,我们准备重新规划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村民能力,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增加村集体收入,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万俊男说。
村广场成了村民学习的好去处